“首席吵架官”倪捷—人们需要电动车

来源:不详      2008/4/16   浏览3729次   

有人说倪捷是中国电动车的领军人物,这一点不假,至少从笔者看来,倪捷是一位敢于挑战世俗的“首席吵架官”。

“电力交通工具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我们要回归到不依赖石油的社会”

封新城:你至少是这个行当中的“首席吵架官”。《人们需要电动车》——我想了这么一个题目。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从中国社会的现状来讲,是这样吗?

倪捷:前几天我看到了一些古怪的事。济南一个小姑娘指责洪水淹死人,然后警察把她逮进去。我觉得这个警察很愚蠢。还有重庆修一个大厕所,能供5000人同时使用。这种愚蠢的事情很多。之前还有一个,一个居民把门前一座炸掉的山涂成绿色,因为他觉得之前不好看。类似这样的,包括禁止电动车,我觉得都是比较愚蠢的事情。这种愚蠢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因为很多地方政府的执法智商严重下降。

全国禁电动车的游戏没什么好玩的,明明知道禁不了的事情非要去搞。前年福建禁电动车了,现在福建的电动车多的要死,政府的执政权威大打折扣。去年珠海立法禁止电动车,满街去宣传,禁到现在珠海的电动车还是很多。包括海南、广州到处贴着禁止电动车,他照样还开。之所以这些事情发生,是因为管理人民生活事务的这些人智商太低。智商为什么这么低呢?我认为是他们过于贪图享受,饭桌上待的时间太长,一吃饭就吃鱼翅,我觉得吃鱼翅也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吃得全世界的鲨鱼都没鱼鳍了,都被中国官场的人吃完了。

一上来北京就说,电动车用30%的铬电池,电池污染很严重。其实一个铬电池都没有,睁着眼睛说瞎话。

现在一个废电动车的电池值200块钱,你说一个200块钱的东西老百姓会乱扔吗?如果是这样,小偷都不用去捡路上的井盖了,直接捡电池不就完了吗?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东西,竟然要通过媒体来喋喋不休地说。

还有海南那个警察居然说,如果海南的人都用电动车的话,海南的电力系统都要崩溃。我反复算,他就是一个千瓦时和千瓦没搞清楚,一点经济常识都没有。还有的说的电动车是马路杀手,后来我叫他拿一个电动车杀人的证据出来,就是没有。

封新城:可能会有明知故禁吧。

倪捷: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后来跟他们谈,他们真的不知道。跟婴儿一样。真的。我以为他们都知道千瓦时和千瓦的不同但他们真的不知道。我估计我为难他们了。

封新城:你用一些很极端的词去描述这件事情,那跟管理部门的关系是不是很僵呢?

倪捷:没有啊。很好啊。我讲的是人民公共事务这一块。在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方面,这是很聪明的,政府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他们又开始说电动车超标了,说所有电动车不能超过20公里。电动车限速是对的,但并不是20公里,20公里太慢了。30公里以内比较合适。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说电动车不能超重。这个我认为是最愚蠢的。在上海,电动车上牌要先过磅,以40公斤为限,根本就不存在40公斤以下的电动车。电动车的电池不叫重,再说太轻了也不结实,纸糊的你说有什么用啊?于是老百姓就买一个假的电池,过完磅就把这个电池扔了。你说这种管理能达到什么效果呢?

他们就用E=1/2mv 的公式,说重了就不安全了。这是不可能的,人的体重差异就超过10公斤,难道说每个胖的人骑电动车之前都要过磅吗?如果我带一箱啤酒怎么办呢?

封新城:现在整个行业的标准呢?

倪捷:定不下来嘛!就是因为这些政府部门要求轻于40公斤,我们做不到嘛。电动车的标准迟迟出不来。最终还是牺牲了人民群众的权益。你凭空让人家去作假,这是什么政策啊?公信力没有啊。但我们做企业的也会去迎合他,跟他讲也没用啊。重量不能作为否决依据,这不就完了吗?做不了他还不改。全世界都没有限重的嘛,死要面子!

封新城:这些年来,企业家越来越受尊重。但你这个行业却一路吵过来,你也成了刺头,你不觉得你做的事太不应该是你做的吗?

倪捷:我不能同意这个观点。首先我对自己是不是企业家打个问号。一路吵过来我们有很强烈的目标感和使命感。十年前我就坚定电力交通工具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我们要回归到不依赖石油的社会。当时我认为这样的社会会被全社会接受,最后发现有人不接受这样的观念,我就跟他吵嘛,这是很正常的。

何祚庥曾问我,你认为电动车以后会怎么样?我实在没办法回答。现在电动车企业一千多家,业内也不怎么好。我想了三本书来回答这个结局。一个是《红楼梦》——这个行业高速发展,然后铺张浪费,做很多广告,欠下很多债,红楼一梦,然后达到王熙凤的那个判词——繁华褪去剩下的是本源。现在已经出现倒闭风了,多家企业在一个礼拜里关门。第二种是《水浒传》——中小企业太多。大家为了竞争服务也做不好,产品质量也不顾。但一旦规范,很多企业是活不下去的。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种缩影,因为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内部管理,最后成了一批草莽强盗,死的死伤的伤。第三种是《西游记》——唐僧师徒形成一个团队,历经磨难,终成正果。这个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就是说,第一要有唐僧般的执着,第二要有悟空般的能力,第三要有猪八戒的乐观精神,该睡觉就睡觉,睡醒再说,第四要有沙僧般的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这里有两个依靠,一个是观音,代表的是媒体和公众,一个是如来佛,就是共产党。这样的配合才能最终实现取经的任务。

“每一次阻挠都使我们的产量翻一番”

封新城:国外这个行业怎么现状?

倪捷:严重落后啊。因为市场在中国嘛。这些老外最能理解我们这些重要的事情,中国很多人却不明白,最近温总理在同济大学有个演讲,他让大学生抬头看天,不能低头看捡钱。我觉得一个不能抬头看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不仅仅大学生,我们很多地方管理人民事务的也应该看远一点。不能纠缠于电动自行车到底是自行车还是摩托车的事情上。刚开始我们取成电动自行车,他们说,既然这个是自行车,那为什么要电动?纠缠于这些小概念,做文字游戏。

封新城:根本的问题是不是在利益分配上面?

倪捷:一点也没有。电动车不给政府交一分钱,老百姓没有任何负担。有些地方有8块钱牌照费,北京有十几块钱牌照费。所以有些部门总是围绕这个利益问题,就很麻烦了。管理部门是应该没有利益的。交警对罚款有流程权这是很危险的,他会导致反向的,他巴不得你违章,会设置很多规定。你说现在汽车多不多?但警察还是希望汽车再多一点,那罚款就可以更多一点。

封新城:我们做过一个专题叫《毁于汽车》,说汽车是上世纪很坏的发明,对环境破坏十分之大。

倪捷:其实汽车是一个很好的发明,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地缩小。可惜汽车的发明没有选择电力,选择了石油,使石油成为20世纪关键的问题。几千万年的石油资源一百多年被消耗一半。我们能不能转过头来再选择电力?中国使5000万人开始使用电力交通工具,找到了一条通往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道路。为了这个事情,我们去年写了一个30多万字的《中国电动车产业报告》。我想说服他们,中国远远还不是一个汽车社会。

现在主要是技术上的限制,每公斤石油的能量储存是每公斤电池的30倍。要让电动汽车像石油汽车这样技术上是很困难的,至于空调不能开的这么冷,速度不能这么快,还要驮一个这么重的电池。在一个汽车文明的社会是很难接受的。

但是电动自行车为什么在中国卖疯了呢?中国人长期生活在自行车的文化之下,只要有一点电动功能,他们就会觉得生活大不一样了。技术性能要比汽车差很多,但使用成本要比汽车好很多。一旦政府开放小的电动汽车的牌照管制,中国就成为电动汽车的最大市场。你可以想象每个百姓都在开这个车。两三万块一辆,要上高速就开原来的汽车,平时上班就开这个车。如果这样,中国的汽车拥有量不会下降,反而对汽车的依赖会大幅下降。解决了中国的石油问题,同时支撑起了一个很大的企业。为什么不去做呢?

封新城:这个报告有什么回应吗?

倪捷:我送了一堆,国家发改委的很多部门我都送去了,但没什么回应,报纸上倒是摘录了不少观点。这就是一条不同的产业发展道路,你想,在汽车上突破不可能,发动机你能做得过德国吗?就应该在新型的道路上突破,为什么能突破?因为你拥有最好的使用人群和道路使用习惯。所谓中国崛起,就看符不符合中国人口的特性、符不符合节油的特性、符不符合要环保的特性、符不符合中国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特性,如果这个产业符合这四个特点,就是中国崛起下的新型产业。

封新城:你自己评价,你这个企业是成功的吗?如果没有这些阻挠时不时会发展得更好?

倪捷:这些阻挠对我们的发展是有利的,每一次的阻挠都使我们的产量翻一番。成为新闻关注的问题了。其实路上的妖魔鬼怪都是帮助唐僧师徒取经和得道的重要推动力。媒体就吵、批评,然后电动车就得人心了嘛。2001年产量还不到70万辆,2002年北京禁止电动车,产量一下子突破100万辆,2003年福州禁止销售电动车,我去跟他打官司,那年的销售量超过400万辆。

封新城:每一次吵架你就好像一个形象代言人一样。

倪捷:对。但那不仅仅是绿源,而是把整个电动和行业的形象打开了。

封新城:但你毕竟是一个商人。

倪捷: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两栖的。商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保护消费者要使用这个产品。我一定要解决人家能不能买我这类产品的问题。我不是为绿源争,我是为电动车这个大概念争,这就没问题了。

封新城:你是利益集团吗?

倪捷:我当然是利益集团的。我这个利益集团是很大的,不仅仅是我,还有我们产业,和我们消费者有没有权利使用。消费者有三个权利,一个是有没有权利使用怎样的电动车,是不是只能在40公斤以下,一个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权利我们都要去争取,这个就属于公共话题。我觉得达能和娃哈哈那是私人问题,注意好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