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7年12月1 日的三星集团新会长就任仪式上,46岁的李健熙在李秉会长过世20天的时候,继承了三星集团。发言时,由于悲伤和激动,他声音颤抖,到后来竟然说不出话。没过几个月,新会长李健熙就宣布要进行二次创业,他后来回忆道:“会长就任第二年,我宣布要进行第二次创业,立志要变革三星,但几年过去了,改革并没有什么成效。50年发展造就的体制非常顽固,三星是第一的错觉很不容易去除。1992年下半年,我还曾经因此失眠。这样持续下去,三星可能会倒闭的危机感也有,体重减少了10公斤以上。”
但情况并未好转。1993年2 月18日,洛杉矶世界广场饭店,三星集团在这里举行为期四天的“电子部门出口产品当地比较评价会议”。李健熙授意召开了这次会议。会场中,李健熙在洛杉矶电子产品市场所看到的竞争对手的产品都被摆了出来。参加会议的23名三星高层人士在李健熙的要求下要对三星产品和对手产品做出比较。
会议的另一个程序则是由三星电子的美国公司三星美洲电子的H 理事汇报三星产品在美国的经营情况。H 理事拿过麦克风,开始汇报:1992年三星电子出口不振的原因,并不能全部归咎于三星美洲电子,其他分公司也应承担一定责任…
…
话音未落,一旁聆听的李健熙突然神色激动,大呼:“当场给我出去!”
按照李健熙的性格,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此激动。在韩国商界,李健熙是出了名的沉稳,他信奉中国木鸡哲学,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他所擅长的是倾听和忍耐。因此,在场的其余22人都被惊呆了,这完全不符合李健熙的性格。
“为什么三星现在还有这样的理事!我最不喜欢推卸责任的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美国市场的成败决定我们的生存,看看现在状况吧,我们的产品在美国蒙上了灰尘,这样做,三星还能生存吗?……三星在1986年就已经灭亡了,我在15年前就已经感觉到了危机。现在不是怎么好好经营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关头。我们产品与先进国的产品还有很大的差距,抛弃二流精神吧,如果不争世界第一,今后不会有活路!三星制品……在角落里一连呆三年,蒙着灰尘。
三星产品不是便宜货。受到轻视的三星产品不要再用三星的商标,不如把商标揭下来更好!“
李健熙爆发的顶点是在将近4 个月后的法兰克福。
电子设计顾问福田提交的记载着三星电子各种问题的《经营与设计问题报告》被李健熙在飞往法兰克福的飞机上反复阅读。报告中说,“三星员工不顾现在处于哪个设计年代,只顾追赶潮流,而且对工业设计和商品设计也分不清楚,在新产品投入生产时还没有商品企划书,三星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
李健熙在机场等候飞机时,拿到了一卷30分钟的纪录三星制造不合格洗衣机全部过程的录像带。李健熙一到法兰克福下榻酒店,就观看了这卷录像带,然后,马上打电话给汉城的秘书室次长李鹤株:“现在开始录下我所讲的话……多年来我一直强调质量经营,然而改变的结果就是这样吗?叫所有的总经理、监事和董事都到法兰克福集合,从现在开始,我亲自指挥。”录音内容被播放给每一名总经理听。
1800名主管被叫到海外,李健熙从傍晚开始开会,会议能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清晨。
随后,6 月13日至14日,李健熙召开了四次会议,向100 多名职员发表了演讲,演讲稿后来整理成了三星历史上著名的法兰克福宣言。法兰克福宣言中,最为著名的是:“除了妻子儿女都更换吧”,“从现在开始,所有的都变化吧”!
变革的结果是,虽然不像一些东南亚的超级富豪们那样,拥有多到令人咋舌的财富,但是三星却成为一家真正具备世界竞争力的公司,李健熙也当之无愧成为一名世界级的商业领袖。
在驱动亚洲商业变革的各种力量中,除了我们在本期专题中揭示的各种力量之外,还有亚洲企业家们跃动着的变革之心。唯有拥有一颗变革之心,和“除了妻子儿女都更换”的勇气,亚洲才能拥有像丰田、三星、索尼这样一批具备世界竞争力的公司,并且继续发展出这样的公司。
首席顾问高希均影响力与知识落差40年前,去美国读书,读到凯恩斯的名言:“观念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是这句话,使我决定要献身教育。
近年来,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出版的著作及杂志上,读到他们标示的三个英文字:“Ideas with impact ”,生动地道出了我的向往。
在这个全球化年代,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彼得。圣吉(Peter Senge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等西方管理学者一再警告:领先对手的唯一方法就是比对手学习得更快。
21世纪初的人类,正走向逐渐被铲平的世界;急起直追的社会还有各种路障。
这些石头出现在五大落差:知识落差:产生了贫富不均。
创新落差:产生了企业盛衰。
格局落差:产生了政策分歧。
人品落差:产生了君子与小人。
爱心落差:产生了大爱与贪婪。
不克服这些落差,一个社会就无法与世界接轨。
“知识的落差”是一切落差的根源。
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最需要努力于知识落差的减少。让我对“影响力”一词稍做解释……什么是“影响力”?
通过“言”与“行”,可以产生的后果,就是“影响力”。
它可以是正面与负面、积极与消极、短期与长期、表面与实质。
在经济领域中,三位大师对人类福祉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他们是凯恩斯、熊彼得与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什么人(或事)最具影响力?
硬实力(Hard Power),如武器,有可怕的杀伤力;软实力(Soft Power),如医学发明,可以拯救人类。但是最有正面影响力的是“进步观念”,是那些观点、论述、看法,通过讨论,变成公共政策,用以提升经济效率、社会公平与生活质量……“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出现在观念的辩论上,然后可能转化成公共政策,最后检验是否产生实效。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开放,也是走过这条路的。
要有“影响力”,不能只停留在空谈层次;要产生影响力,必须通过政府高层、意见领袖、社会贤达们的推动,结合“言教”与“身教”。
在大多数情况下,Seeing is 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见)。
因此,展现实际的成效(如伟大的建筑、科技发明、运动金牌)才容易产生广大的回响。
最使我尊敬的有影响力的人,他们从不炫耀财富或权力,而仍然谦卑地在学习中求进步。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