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方向之辨 电动汽车发展时机

来源:汽车观察      2008/7/1   浏览3835次   

只有在离产品商品化最近的地方下功夫,研发才最有可能获得报偿。 汽车新能源之发展方向到底往哪里走?是历年 “两会”必须讨论的老话题。其实“汽车新能源”这 个大包牵涉到现有十来个主管部门,相互牵制,九龙 治水,手心手背谁都重要,都不可或缺。以至于今天 所有“汽车新能源”车辆都只能示范试运行。只有跨 国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免走“三步曲”直接上 市、上牌、上路。给外界以历年科技投入打了水漂, 或只是一个样机示范的印象,引来了不少质疑。

技术路线多样化

就纯技术研发而言,燃料电池汽车或燃料电池 +锂电池之混合动力都不是完善的,离商业化相距甚 远。它若将来能商业化,必定是现有技术路线之突 围,走另外一种原理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只有这样 才能降低成本不用稀有贵金属做催化剂,而燃料不一 定非用氢气不可。电灯最早是电弧灯,碳棒通电产生 电弧而发光,它不比煤油灯、煤气灯优异。后来经两 位发明家非凡的毅力和多年的攻关,发明了灯泡和灯 丝,并由竹碳丝向钨丝过渡,钨丝灯泡和电弧灯不同 原理和特征。

就清洁柴油发动机技术,世界上德国车企已经 做到,在欧洲已经开始商业化,当然,其所用柴油也 是优质的。中国柴油发动机技术好像尚未有这样的程 度,还需国家科技投入进行研发攻关,同时中国的油 品品质能否达到清洁柴油发动机的要求,也是需要加 以努力的事。

从上世纪末之“ 九五” 、“ 十五” 、 “十一五”,国家连续十几年连续不断地投入进行汽 车动力或新能源的研发,相关专业、项目都得到了程 度不同的资助和支持。收效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明 显。我们从20多美元/桶时谈汽车新能源到今天逼近 130美元/桶时,这个问题仍未统一认识。有人说高 价石油中国能消化,但不得不考虑石油海运畅通的问 题,这个闸门掌握在美军某位司令的手中。若是这样你我还放心吗?应减少对石油依赖是国家利益而不是 集团利益。

中国地大,其东西跨越几十个经度,南北跨越 数十个纬度,东西南北各地差异很大。其资源、经济 发达程度大不相同,要因地制宜的采用相应的汽车新 能源。既然“汽车新能源”包括了众多项目,那么各 省区可以做出符合自身条件的选择:根据中国各省市 特点选用不同能源动力的汽车来开拓不同市场。如上 海及长三角地区以纯电动为主,长远以燃料电池为目 标。山西以甲醇、二甲醚为主,川陕渝新疆以天然气 为主。珠三角以石油液化气为主。河南、东北诸省在 不影响粮食供应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搞一些乙醇汽车。 电力富余的西南地区可以发展纯电动汽车,对寒冷 地区电池若没有解决低温放电技术以前慎重推行。两 广、云贵地区可以用金属储氢材料储氢以发展氢发动 机和氢燃料电池汽车。

贴近市场最可行

任何产品产业最终必须经实际应用和市场检验。 “新能源汽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到用途和地方, 这是研发的归结点。“闭门造车”劳民伤财,企业作 无用功、政府投水漂钱都不免被人非议。“新能源汽 车”之目标和方向是少用乃至不用石油。

同属车辆一族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 三轮车、超微型电动汽车,在争议中走过10年成为 畅销产品,成为“草根一族”的出行之必备工具,这 是“新能源汽车”所有从事者的一个教材,它胜于任 何世界商学院的任何案例。我们为什么视而不见,不 肯认同呢?

“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示范最多,不少 地方已通过示范验收。目前的软肋是电池的循环寿命 和成本。科技部已下大力在进行锂电池之攻关,准备 花两年时间解决上述问题。纯电动汽车离商业化最近 是业内公认的。为使所研发、制造的电动汽车能符合 公告管理之规定,必须遵循以下几点:1、电动车辆 研发制造运营必须符合国家各项相关法规。2、电动 车辆是以电为能源,由电动机驱动行驶的,不再产生 新的污染,不再产生易燃、易爆之隐患。3、电动车 辆储能用的电池必须是无污染、环保型的。且具有耐 久的寿命,具备超快充电(2~3C以上电流)的功 能。4、电动机组应有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刹车、减 速之能量的直接利用和回收,力求车辆之综合能源利 用的高效率。5、根据车辆用途和行驶场合设定最高 车速,且不得超过交通法规的限定值,以合理选择电 动机的功率和配置电池组容量。6、车辆驾驶操作, 控制简单有效,工作可靠,确保行车安全。7、机 械、电气装置耐用、少维修。车辆运营之费用低廉。 8、以目标市场需求为依据,提供实用、合适车型满 足之,力求做到技术、经济、实用、功能诸方面的综 合统一。

将来被市场接受,将来产业化、商业化并为用 户所欢迎的电动汽车,必定符合以下几点特征:准 确的定位、恰当的用途、宜驶的区域、最佳的效 能。合适的车型、经济的配置。可靠的性能、便当 的操控。环保的电池、耐久的寿命、够用的电量、 超快的充电、完善的网络、到位的服务。低廉的费 用、最少的维修。

只有在离产品商品化最近的地方下功夫,研发 才最有可能获得报偿。目前“新能源汽车”都不很完 善,但将会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向 在下面:市场、用户需求、现有条件。路就在我们脚 下,就看我们如何走如何选择。

对“新能源汽车”存在不同观点不是坏事,它有 利于辨明方向。诚如潘家铮院士所言:围绕三峡工程 的种种争论和意见也帮助了设计者、决策者们注意这 些问题,使之更完善。对此,我们也应该欢迎不同意 见以便加以重视。

新能源汽车以 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到 用途和地方,这是研发的归结点。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