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猫》诞生于1970年,1991年引进我国后,这个憨态可掬、神通广大的蓝色精灵,很快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在“机器猫”身上所反映出来的日本动漫的发展,首先可以从它的名字说起。这只蓝色的小猫诞生时的名字叫“机器猫”,后来又改为“叮当猫”,现在它的新名字叫“哆啦A梦”。
一只野猫带来的漫画灵感
1969年的某天,有一只野猫闯进了日本漫画家藤子不二雄的家里,画家忙里偷闲为这只野猫抓掉跳蚤,而正是这场经历,让他灵感一闪,画出了一只“机器猫”,并命名为“哆啦A梦”。他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只野猫真的像日本传说中的“招财猫”,如今这只猫的身价已经高达数十亿美元。
而在此前8年左右的1961年,也有一只小小的石猴在上海出世了,动画片《大闹天宫》到现在都是中国动漫史上的丰碑,成为无数人童年的偶像。只是可惜,没有统计,也没有人知道这只年长的猴子身价几何。但是,现在从市场价值算法上可以肯定的是,远远不如那只“机器猫”。
从1969年12月《哆啦A梦》连载开始至今,全球销售的这部连环漫画高达1.4亿册,按每册4美元计算,有将近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再加上1980年首部《哆啦A梦》电影公映,随后每年春天放映一部,到今年已是第27部,每部票房收入至少有3000万美元,也有8亿美元的总票房。
哆啦A梦衍生到各个行业
从1969年诞生到现在,“哆啦A梦”先后经历了由漫画到动漫,再到电影的历程。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哆啦A梦”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哆啦A梦的作者一共画了哆啦A梦漫画45卷,以这个为基础,从这些内容里选择一些精华,然后让其扩大,形成电影。这些内容也都是根据藤子先生以前所画的原始画为基础,然后根据现在新时代的一些因素,比如有的情节是以魔术工具为主题,有的以学习为主题,或者有的以教育为主题来编制节目。
正是有了这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的变化,哆啦A梦才会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的哆啦A梦的创作者,是10个平均年龄3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已经接过了藤子先生的画笔。藤子先生离开了,但他的哆啦A梦却一直和我们在一起。而根据藤子先生45卷漫画改编的电视动画片,现在已经拍摄2000多集了。
经过多年积累,现在哆啦A梦的商业开发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漫画公司、商业公司,各司其职,完成作品的创作、推广、开发。
哆啦A梦已渗透中国市场
提到那个胖乎乎的机器猫哆啦A梦,你有没有想过会用到一张印有机器猫图像的信用卡。10月,哆啦A梦就会携手招商银行开始它的金融之旅,这仅仅是这只机器猫占领中国市场的一步棋而已。
去年9月26日,在哆啦A梦生日这一天,全球首家哆啦A梦专卖店正式落户上海,在班尼路(BALENO)正式启动哆啦A梦青少年服饰系列。负责该品牌推广的艾影(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赖皇玉表示,之所以将全球首家专卖店放在上海,而不是日本,是因为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庞大。为此,他们计划从中国内地出发,再慢慢发展至日本等国。
其实,哆啦A梦在日本也早已渗透到了各大商业领域,包括汽车、家电,也包括文具、挂件。专门从事日本影片授权代理的国际影业有限公司社长近藤宏向记者介绍,过去20多年间,哆啦A梦授权产品主要针对小孩子的文具、绒毛娃娃等,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以前看哆啦A梦的群体在逐渐长大,国际影业也计划推出针对青少年或成年人的服装、玩具上市计划,甚至连今年某品牌的中秋月饼都由圆形改成“猫形”。
哆啦A梦于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开拓了包括肯德基、雀巢、百事、奥美广告、上海地铁、高露洁等在内的40多个授权商。赖皇玉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授权价格。不过,看他们把全球首家专卖店开在中国,那就不容怀疑其中的蛋糕有多么诱人。
产业链开始覆盖亚洲
上世纪90年代进军动漫品牌商品市场、整合市场资源、实施国际化战略、强化内部市场链,作为亚洲卡通界的巨无霸国际影业,现在拥有哆啦A梦、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茶犬、铁甲小宝等一系列卡通形象的推广授权。而且,它不仅把日本的动漫作品带到欧美、东亚诸国,它还进军中东市场开展影片、商品、漫画的业务,并在中东设立了无线电视SPACETOON.
据了解,对于授权商的选择,国际影业一般着重选择大型企业,大致分为三大类,跨国公司、港商或台商,以及大的国有企业。因为这些都是市场占有率很高,并且对知识产权具有很强意识的企业,希望借此让一些盗版的小企业无法进入这一领域。
同时,哆啦A梦还与腾讯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合作进行网店的建设与运营,并在2006年建立20所上海高校校园卡通站的基础上,建立30所高校卡通站,在40所主要高等院校招募超过2000名会员。
而此时的国际影业公司在整个亚洲已经有14家分公司,业务网络覆盖整个亚洲,被授权的厂商超过500家,并且于2006年被评为亚洲最佳代理商。这样的商业头脑自然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