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将不停刷新奥运会纪录的同时,北京2008奥运会的全球电视收视规模也打破了历届奥运会的纪录,创下奥运会电视收视史上的新高。而强大的收视率背后的商业价值显然不容小觑,数据显示,目前,奥运赞助商广告投放总额已经达到118亿元。
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通过对奥运年中赞助商与非赞助商的广告投放类型分析发现,在奥运年进行广告冲刺对厂商而言不仅仅是投放额的比拼,更是广告投放策略的高下对决。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运动品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以及燕京等饮料巨头的奥运营销的广告艺术似乎各有特点。
奥运收视“井喷”
来自媒介和资讯集团尼尔森对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所收集的数据表明,北京2008奥运会创下了奥运会电视收视史上的新高。在北京2008 奥运会的头十天,全球收看北京奥运会的观众已经达到44亿人,约为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
截至8月17日的监测数据显示,本届奥运会的收视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悉尼2000奥运会的36亿观众和雅典2004奥运会的39亿观众,创下了奥运会电视史上的新纪录。
强大的收视率背后的商业价值显然不容小觑,奥运赞助商广告投放总额已经达到118亿元。
根据尼尔森最新广告资讯服务报告,2008上半年中国广告投放总额高达 2449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多达17个百分点。
截至六月底,根据尼尔森监测结果,28个奥运赞助商的群体广告投放为人民币118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了12个百分点,占全部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
在28个奥运赞助品牌中,中国以巨大的广告投放令其他赞助商难望其项背。乳业品牌伊利,快餐品牌麦当劳尽管分列二三名,与中国移动在投放金额上相去甚远。
广告投入表现活跃的奥运赞助品牌还有中国航空(+372%)、UPS(175%)、搜狐网站(145%)、中国银行(133%)和联想(112%),其中五分之四为中国本土品牌。
赞助商与非赞助商的广告艺术
奥运赞助商无疑被认为是拉动广告“井喷年”的主要力量。但是,从目前的广告投放类型来分析,在奥运年进行广告冲刺对厂商而言不仅仅是投放额的比拼,更是广告投放策略的高下对决。
运动服装品牌的竞争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在2007年,在各品牌纷纷打响奥运广告热身赛的时候,耐克和阿迪达斯似乎均未发力,耐克继续按照常规预算进行广告投放,而阿迪达斯波澜不惊的广告投放则可以看作是在为奥运年积蓄实力。进入2008年以后,两大品牌不约而同放大了声势,广告投放呈现月份交替的镜像式增长。
“本土品牌和非奥运赞助商‘李宁’大打擦边球的营销策略,让服装品牌的广告竞争态势更趋白热化。根据尼尔森不久前的一项调研结果,约有29%的消费者误认为‘李宁’是奥运赞助品牌,这一比例与真正的奥运合作伙伴阿迪达斯35%的认知度相去并不远。”钟睿楚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如下分析,“事实上,面对跨国公司大兵压境,‘李宁’一直回避与其展开正面的广告交锋,而是通过与中国体操队合作,购买黄金广告时段等手段进行曲线式的奥运营销。”
今年6月,百事可乐将广告投放力度加大到2.25亿元,以迎战奥运营销霸主可口可乐,这一巨大投入在此前的18个月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当百事可乐将“我就喜欢”改装成“我就喜欢中国赢”的奥运主题,以吸引眼球的同时,可口可乐正在期待几年来从2008奥运纪念罐到奥运星阵容、红色激情中心的诸多奥运营销投入,能够在2008年的8月结出硕果。
冠以“奥运赞助品牌”之名的三大啤酒商的广告大战也在今年4月打响,广告投放额度大幅提高。燕京啤酒的广告花费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该品牌的营销活动还升级到让北京的治安联防员都穿上了印有红白燕京啤酒商标的T恤,以塑造贴近百姓的品牌形象。
UPS六月的广告投放取得突破性增长,达到1.05亿元,远远打破去年最高月份6000万的纪录。手表品牌欧米加6月投放广告3900万元,金额达到上月的三倍。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