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 电动自行车销售人员
在中国的交通工具家族中,电动自行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被视为另类,一路坎坷。随着油价的节节攀升和电动自行车“禁令”的解除,这头“小电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回首2002年8月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告》中明文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禁止所有电动自行车在本市道路上行驶。”众所周知,交通工具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两大类,机动车包括汽车和摩托车,非机动车主要指自行车。而电动自行车被禁止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出现让城市车辆管理部门的人员大伤脑筋,电动自行车,究竟属于非机动车还是机动车。
此禁令一出,消费者叫苦不迭,我就是想图个方便,车我是花好几千块钱买的,凭什么不让我骑啊!就这样,花钱买的交通工具成了摆设。
直到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电动自行车一个明确的法律身份——“非机动车”。随后,北京市公安局发布新的通告:自2006年1月4日起,凡符合国家标准,并被列入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可以进行登记,并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牌证。
这对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在油价一路攀升的今天,电动自行车成了更经济实惠的代步工具,环保不说,比自行车骑着还省劲。
在亚运村北辰附近的一家某名牌自行车店里,记者看到店中央放着十几辆电动自行车,价格在1200元至3500元不等。据店里的销售人员讲,从今年年初,电动自行车能上牌照的政策出台后,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开始稳步上升。“购买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省时省力,时速20公里,老年人使用起来安全也没问题。现在我们店里平均一个月能卖出二三十台。” 销售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当问到禁行那几年的销售情况,销售人员皱着眉头说:“别说卖车了,电动自行车禁行的那几年,我们店把所有的电动自行车都撤柜了,街上都不让骑了,还有谁买啊。还有人问我们有没有回收二手电动自行车的服务呢。”
记者还了解到,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往往最关心价格。价格在2000元~2500元左右的电动自行车最受欢迎,由于其性价比相对较高,选择此价位的消费者约占70%。除了价格外,还有三个方面是消费者关心的:一是能否上牌照,现在牌照的问题解决了,消费者也就放心了;二是电池和电机质量,目前热销的电动自行车90%都是使用专用电池,一般可使用两年以上,多数电池一次充电约4~8小时,耗电仅几毛钱;三是外观和材质。
本报记者 刘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