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姐” 你想干都未必干得起!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2008/9/11   浏览3848次   

客户这样安慰她:“你比“小姐”好多了。那些“小姐”根本不会聊天的。”

一位哈佛毕业的比较文学硕士研究生对我自嘲,她现在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每天晚上见不同的“客人”,陪人吃晚饭、聊天,然后十一二点回家,有点像“做小姐”。因为太希望摆脱掉自己的书生气、并且渴求职场成功,她来到如火如荼的中国上海,成了财经咨询公司的顾问。考虑到自己财经知识以及本地人脉网的匮乏,除了读书恶补之外,她发现的一条捷径是参加一些客户的饭局。事实上,跟她有业务往来的财经界人士不仅不介意她的加入,反而很乐意有一位哈佛才女的作陪,更何况,他们谈论的话题,居然能够让哈佛才女努力倾听和学习,这本身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就。

对于她“做小姐”的困惑,被她陪的客户这样安慰她:“你比“小姐”好多了。那些“小姐”根本不会聊天的。”不知道这样的安慰是让哈佛女感觉更好,还是更糟。

有“陪”人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在做一件功利的事:和一些无趣的人谈无趣的话题,从而获得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机会。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说,其实并不是这件事无趣,而是因为哈佛才女太过敏感,太过伤春悲秋,才会滋生出无谓的“做小姐”的挫折感。

比如,在另一位商界精英——一位房地产经理眼里,哈佛女的挫折感变成了“幼稚”和“浅薄”。他十分政治正确地指出,“陪”其实是一种沟通手段和过程。陪的过程也许无聊、也许漫长,也许话题分散,但只要有哪怕10秒钟的时间谈了点有意义的事,一件大事很可能就办成了。他的解释让我觉得越描述越像“三陪工作”,那10秒钟,就像最后付小费的时刻。

一位IT销售经理把自己的工作界定为服务行业。他陪客户做许多事,陪打网球,陪吃陪喝,陪聊天,还陪他们去巴黎丽都看艳舞。比起哈佛的“三陪”,他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陪完之后,他还要为客人买单。尽管多次光顾丽都的他在客人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直打瞌睡,他却并没有滋生“做先生”的挫折感,最多只是觉得累。这再次说明,神经大条一点有利于开展“三陪”工作。

能很好地消化“陪人”的不适感觉的人将更容易拥有快乐生活。因为生活中简直处处都有“陪人”的需要。陪女朋友买衣服,陪老爸老妈看望碎嘴皮的远亲,陪失恋的朋友喝茶……乐观的职场人会将“陪”看作工作的一部分,是数钱那一刻的必经过程;而悲观的职场人就会由此引发人性甚至人生的思考,其结果是又“陪”了,还让被“陪”的客人觉得不满意,从而对小费的数额斤斤计较。

最高明的陪客能把和客人之间的关系由“陪人”转化成“被陪”。这个过程可以淋漓尽致地反映出“陪”出来的成就,有点像上海第一财经电视频道的广告——司机变成老板,而网球场的服务员购买了自己的游艇——由此可以联想到,升职为总裁的原销售代表也可以在晚上十一点时把当年自己陪过的客户叫出来谈天。

我有位精英朋友说得好,“当你不得不做这件事时,主动地做比被动地做更愉快。”翻译过来就是,你可以选择不“陪”,当然这很可能断送你在这一行的职业前程,或者让你至少没那么出色,但既然你选择了“陪”,就要让客人开心。就算这个过程无聊至极,想到职业的光辉前景,想到自己拥有让别人开心的技能,总是件让人愉悦的事吧。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