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亿到10亿的企业家思维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2008/11/4   浏览3475次   

你是最能干,是与员工一起干,还是做好企业前行的舵手?

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当我的企业只有10个人时,我最能干;当我的企业有100个人时,我和他们一起干;而当我的企业有1000人时,我只能站在后面感谢他们,同时,信任来自责任,我会更加负责地看好松下的未来。”

短短几句话,值得中国的企业家们深思———企业经营规模上亿之后,你是最能干,是与员工一起干,还是做好前行的舵手,负责任地看好企业的未来?

新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家能顺势而上的关键要素,已经不单单表现在业务能力层面,而在于整合行业内外资源和能力的战略手段。如果企业家只沉迷于业务,有可能使自己的战略视野、战略思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要成功地跨越10亿的门槛,谈何容易?

用战略思维代替经营思维

企业规模在1亿到10亿元的企业家,多靠政策和机会掘到第一桶金,面对如今复杂得多的竞争环境,不少人仍沉迷于过去的老经验,致使企业裹足不前,甚至节节倒退。

“企业规模上亿之后,企业家战略管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有没有未来。战略管理就是抓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方向性、全局性的事情。没有战略管理,企业就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天津北方医药集团副董事长程社明说:“企业做到1亿元以上,老板的主要责任是不断地生产管理人员,让管理人员生产专业人员,让专业人员生产产品,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造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本增值:让人力领先资金

让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领先于资金资本的增值,让员工越来越具备创造财富的能力,是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基石。但多数营业额在1亿左右的企业,是精明老板带着一群并不高明的下属,强将手下没有强兵,这种特质的企业就很难走远。“包括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也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否则,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能力就有可能不适应企业经营和快速发展的需要。”程社明说。

另外,为企业搭建知识管理的平台,“跳槽可以,知识留下”,将个人的智慧转化为团队的智慧,这样的思维和管理模式,也助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内部管理:从补缺补差到系统化

企业内部管理能力是许多规模在1亿至10亿元企业的短板,也是企业无法成功跨越10亿元的极大障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企业,将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都系统化:他们运用系统消除低效,提高产出;他们让系统走出生产车间,进入各个经营领域;他们拥有标准化的流程控制,他们用系统来处理供应商和客户关系、销售货物,创制产品以及决策,进而提高产能。

-企业文化:由单一到包容

“80后”一代在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思维新潮,观念OPEN,企业要迎合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

另外,不少企业的文化早已无法支撑企业的高速发展,人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企业文化从控制型向开放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包容型转变是一种必然选择。

-服务:从质量服务到增值服务

“只有把客户没想到的都服务到了,才可能让客户不跟你计较价钱。”这是一位企业家曾经的感慨,也是增值服务的真谛。增值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誉满全球的星巴克咖啡就是增值服务的典范。考虑到越来越多的顾客会带笔记本电脑来喝咖啡,星巴克在1000家门市提供快速无线上网。顾客满意和贴心的服务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企业竞争的重要武器。企业家们,问问自己:你的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令顾客满意?是否为顾客增值?(曾立平)

把脉企业成长节点1亿至2亿元

突出问题:

1.老板就像企业的大业务员,沉缅业务及日常管理,战略思维欠缺,企业向上突破艰难。

2.流程繁杂,工作效率低下,内部管理简单粗放。

3.短期效应导向,不舍得在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及人才储备方面增加投入。

4.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认识不清。

5.企业的创造和变革能力弱。

解决方案:

企业家尽量从日常事务中脱身,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战略思维观念。

引进外脑或采用其他办法,精简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管理。

将各种裙带关系清除出企业,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土壤;强化员工培训,为企业的更大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在企业内倡导创新文化,奖励创新成果,宽容失败。

通过向专家咨询等办法,认清行业及企业属性,认清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不断强化。

2亿至4亿元

突出问题:

1.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时表现乏力。

2.营销网点不断增多,但利润增加与此不能同步。

3.随着营业额上升,管理机构日益庞大,运营成本成倍数上升。

4.面临从制造主导型向销售主导型转变的巨大压力。

解决方案:

不断进行营销创新,对市场区域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全面市场导向;围绕客户需求设计产品,提供解决方案。

努力进行产品创新,争取产品领先。

逐步营造“老板生产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专业人员,专业人员生产产品”的良性循环,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强化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精减组织机构。

在企业内倡导和实施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人才队伍发展与企业发展同步。

5亿元左右

突出问题:

1.上攻乏力,企业被发展和赢利两个问题深深困扰。

2.需要铺更大的摊子或者开拓新的业务,资金问题突出。

3.创业精神丢失,员工贪图安逸,似乎犯了“大企业病”。

解决方案:

全面反思商业模式,努力进行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全面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打通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

紧跟时代需求,创新产品及服务。

不断压缩运营成本。

树立产品品牌形象。

全面实施末位淘汰机制,引进新鲜血液,形成“鲶鱼效应”。

培育求新求变的企业文化,快速适应变化。

8亿元左右

突出问题:

1.多元化抉择。

2.产品在原有市场表现优良,但似乎很难打开新的市场之门。

3.内部管理问题突出。

解决方案:

多元化决策正确,并有支撑多元化的相关人才。

进一步提升品牌力,用品牌带动销售。

全面实施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为企业成长铺路架桥。

厘清股权关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倡导创业精神,用积极、进取、创新、包容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什么样的企业较难突破10亿元?

企业能做多大,关键取决于市场的容量,市场容量大,就容易“养大鱼”。

1. 在细分的行业做专业的服务,企业的规模就不可能做得很大。

2. 细分行业的产品制造,譬如纽扣、拉链等,产品越个性化,就越难以做大。

3. 总体来说,产业链越往客户端移,单店的能力就越被分散,企业规模就不容易超过10亿。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