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十项重要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此举对于提振信心、应对危机意义重大。从字面上看,扩大内需就是鼓励国内的消费者多花钱、多消费。不知这个理解对不对?
答:受美国金融危机及增长衰落和市场萎缩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出口从保持7年连续两位数增长的高位回落,首现个位数增长率。出口增速减缓影响了我国工业增长速度,全国39个工业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速减弱,31个省区中有23个省区工业增速放缓,我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受到严峻挑战。堤外损失堤内补,外需缺口内需补,因此,扩大内需成为当前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因素。
要扩大内需,首先要弄清楚何谓内需。关于扩大内需,一般的理解,就是要老百姓多花钱,或政府多投资。应该说,这两种认识都对,但都不完整。众所周知,一国的经济增长,要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所谓内需,是相对于外需而言的。内需包括“三驾马车”中除出口以外的另外“两驾马车”,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其中,消费需求包括居民消费,也包括政府消费;投资需求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企业投资。因此,扩大内需是个整体,是个系统,涉及政府、企业、居民三大行为主体的全部支出、购买、投资,以及对国内市场的带动,而并非单纯地多花钱、多消费。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扩大内需和启动经济呢?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处于下行区间、存在衰退预期,我国经济基本面虽然没有改变,但是,也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国内三大行为主体的行为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扩大内需的路径和方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首先,居民消费受三大因素的约束。一是收入水平,尤其是受股市、楼市低迷和财产性收入减少,出现“财富负效应”;二是经济预期,人们担心经济萎缩导致日后收入减少,甚至出现失业风险;三是后顾之忧,主要是指基于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而产生的对即期消费的影响。由于三者的共同影响,目前出现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高、持币观望、普遍减少或推迟当前消费支出等情况,尤其是不动产投资更加谨慎,银行存款也相应出现定期化趋向。
其次,企业投资行为取决于投资能力、投资机会和投资意愿。投资能力与企业盈利和融资条件有关,在产品销售受滞、企业盈利下降甚至亏损、银行贷款谨慎甚至惜贷的情况下,企业投资能力的下降不可避免。投资机会与市场扩展和管制放松有关,投资意愿则与市场预期有关,而这两项约束在当前的情况下都会增强。企业行为由此趋于保守谨慎,即使负债率不高,甚至现金流充沛,也会考虑推迟、削减或取消投资,以规避市场风险。
此时,如果没有其他要素的配合,很难指望企业和居民需求的自发形成和迅速增加。由此可以引申的结论就是,政府在扩大内需以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发挥出主要的、主导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政府的行为很重要,同时必须讲求有效。所谓有效性,是指不仅仅要把握好政府直接投资的时间节点、数量规模、投资方向,要考虑投资成本和投资效率,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与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有机联系和有效结合,寻求能够同时启动或带动企业需求和居民需求的合适方式。
具体来说,政府需要在调节经济的4项手段(政策资源、土地资源、国资资源、财力资源)中,尽快选择迅速刺激企业需求和居民需求的着力点,将政府直接需求的短期有效性与企业和居民需求跟进后的长期有效性结合起来,形成持久的良性互动。应当说,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的十项重要措施,体现了政府在这方面的思考。
除了政府直接投资以外,需要考虑的应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保民生,促增长。当前,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根本上讲,也就是保就业、保收入、保民生。反过来说,保民生也能够促增长。当前,如果通过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实施民生政策,如提高最低收入保障线等,就有可能让财力支出产生出更高的乘数效应,并有利于防范经济欠佳时期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此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则能够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进而带动和提升居民和企业的有效需求。
第二,降息。降低贷款利率可以直接帮助企业减少投资成本,有助于鼓励企业增加信贷,扩大投资,使更多项目得到融资。降低存款利率则可直接降低存款收益与居民储蓄倾向,有助于遏制受降息预期影响的存款定期化趋势。
第三,减税。通过减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与企业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提高企业投资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增值税转型(降低企业税负)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个人税负)等措施,来刺激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
第四,放宽市场准入。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一块被压抑着的投资需求,即各种市场行为主体难以进入某些仍然受到严格管制的领域。管制的原因有多种,有些措施是必须的,但对于有的产业而言,放宽社会资本的进入有助于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例如,铁路建设,尤其是新兴的城际轨道交通,或许可以吸引各种类型的资本参与投资。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并形成有效的退出机制,将促使从萎缩产业中游离出来的资本迅速找到更为有效的投资路径,并能够进一步促进就业。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