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今天,恐怕没有人能想到单凭自己的力量也能造出像模像样的车型,像吉利这样当时组装生产吉利豪情的三流企业能够走出一条有别于官办汽车企业的神奇道路。这是个冰雪融化的时代,10年前的今天,仍旧是“三大、三小、两微、四轻、二中、三重”大行其道的年代。这使得奇瑞不得不以注册资本的20%即35040万元的资产无偿划转以换取上汽的庇护。2003年没有新车型也没有能力引入新车的西安奥拓画上了句号,一个叫比亚迪的电池企业在这个烂摊子上造出了被国外媒体称作中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福莱尔轿车。
这些连共和国私生子都谈不上的企业,在细分市场站住脚根之后,开始图谋海外。不管是海外并购、设厂还是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哪里有机会哪里就有自主车企的身影。迄今为止,奇瑞在还海外设立八家工厂、吉利有三家、长城汽车在海外有五家组装厂、力帆汽车第五家海外工厂落户伊朗……
在过去的一年里,奇瑞实现了13万辆车出口、吉利在今年前十个月出口4万辆、长城汽车预计能出口6万台的样子。在经济危机的深重影响下,海外并不意味着都是利润,此前已经有中航油,以及近期航空公司套保巨亏百亿元事件,现在汽车产业这些一赔进去就是界热议的上汽双龙事件,这些一赔进去就是好几十亿或者数百亿的“大手笔”可不是相对孱弱的中国车企能够担当得起的。一边是彩旗飘飘,一边是频频中招,亏幅惊人,这就说明在进军海外市场之前,有必要重新认识危险之所在。
资本逐利海盗心态值得商榷
此前,笔者写过《菲亚特归来海盗心态将坐冷板凳》,办企业是为了赚钱,这点无可非议。菲亚特的再度入华以及自主车企进军海外都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但资本的趋利性有时候显得非常的可怕,在南京菲亚特分手的过程中,菲亚特丢下与之奋战数年的经销商及30万用户于不顾。表面上看来是保全了资本,实则属于自毁长城。这种忽略用户及伙伴感受的行为,将会为这个超人的归来埋下伏笔,这就是不管它的小排量卖20万也好还是跳水到两万元也罢,笔者难以看好的原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企业大量对外出口使欧美企业陷入恐慌。由此这些国家联合起来,逼着日本进入“失去的十年”。咱自主车企的售价不可谓不厚道,即便是号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内最先进电动车比亚迪F3DM,其官方准备的售价也仅为通用雪佛兰VOLT的一半。这样做的问题是:仅凭低廉的售价是否就能赢得消费者的芳心以及同行们的尊重呢?
经济危机民族情绪和保护主义必然抬头
和底特律三强一样,上汽双龙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工会方面在待遇上的固执己见。但这又不能完全怪罪于公会,和国内工会不一样的是,确保员工的利益才是公会的最高宗旨。高福利的西方社会制度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潜伏下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就会突然间变得尖锐起来。一些民族情绪的升温,比如发生在法国圣诞期间的烧车行为以及恐怖活动等就会屡屡发生。自主车企频频高调的动作,必定会引起一部分人的侧目,做好防范似乎非常有必要。
再来看这些社会危机的发生,此前尤其在服装领域,在欧洲的禁止与解禁。玲琅满目的中国商品在为“友邦”朋友带来实惠的同时,给人留下了这些商品的出现威胁到当地就业的印象。这就上升到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合资企业在国内强调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自主车企呢?
妖魔化的背后比机遇更大的是危机
笔者在《菲亚特归来兮?海盗心态与冷板凳》列举了自主车企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建设的一些成就,自主车企在捷报频传的时候也面临着很多的危机。例如2007年6月俄罗斯权威汽车杂志《autoreview(汽车观察)》宣布奇瑞旗云碰撞成绩为近3年俄罗斯最差测试成绩;同年当月德国ADAC发布了对华晨尊驰“活体解剖”的结果:1颗星;2005年9月14日法兰克福车展期间,陆风碰撞门事件。据说俄罗斯媒体对旗云的测试,是在奇瑞竞争对手的实验室进行的。而华晨董事长祁玉民爆料中华尊驰在碰撞事件之后,拿到同属欧洲NCAP授权的六大试验室之一的西班牙IDIADA实施碰撞测试,结果中华尊驰得了20.46分,达到了欧洲三星级。
在自主车企的向上突破过程中,借鉴同行的设计理念情有可原。这样的情况在国外的设计领域也同样普遍存在,只是自主车企在这方面频频位于风口浪尖:德国慕尼黑法院认定中国双环汽车厂生产的SUV车型CEO抄袭了宝马X5,要求SUVCEO的进口经销商立即停止销售该款汽车,销毁现有汽车,并向宝马汽车赔偿所造成的相应损失;意大利都灵法院判决长城精灵(Peri)抄袭菲亚特公司的熊猫(Panda)车型,每辆精灵汽车将被处以15000欧元的罚款;此前,通用汽车起诉奇瑞QQ剽窃Spark;本田起诉双环来宝S-RV抄袭本田CR-V;丰田认定比亚迪F3拷贝丰田花冠。
低价优势在中东、北非、拉丁美洲等汽车制造业欠发达、消费水平有限的地区确实很有效,但此策略在欧美等发达市场却成了一把双刃剑。不仅仅是车企,实际上大部分国货都春在这样的问题:缺乏核心技术,或者说欠缺综合实力。在这点上,我们的邻国做的比较好,请参看《看日本汽车业如何构筑核心竞争力》
目前自主车企瑞然在国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表面上已经身强力壮、扬眉吐气,但在国际上却如同襁褓中的婴儿。上汽有着通用、大众等国际化经验,却在韩国双龙上败得一塌糊涂。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侵蚀,咋看之下,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过不论是当年宝马收购罗孚,戴姆勒并购克莱斯勒,还是近日的上汽双龙都在告诉我们,越是机会当前,就越应该谨慎小心。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