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热该否降温?

来源:新浪博客      2009/7/16   浏览3804次   

昨天写完“比亚迪新能源车何解政策坚冰;一文后,上网浏览时正好又看到一个题为“电动车产业化发展跃进PK慢行;的专题,读后颇有感触。

目前业内关于是否需要加速电动车加速发展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

虽然,积极的观点不少,包括:我国目前处于汽车普及初期,具有发展纯电动汽车的资源和市场环境优势,我国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与世界先进技术相差不大,利用电动车发展的机会,可以扬长避短,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动汽车是真正的新能源、零排放,采用的能源来自电网,对改变交通能源结构具有战略意义。结合我国丰富的镍、锂等金属资源,未来3年,最关键的电池技术有望产业化,在3~5年的产品导入期后,电动车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因此认为,电动汽车发展前景无限,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全速前进。

但笔者也比较倾向于站在反方的一方。

可以提供的核心观点如下:

中国汽车全行业以每年1000亿人民币甚至以上的资金投资到以电动车为方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其中含有使用国家外汇资金向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购买的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车技术,以及相关的车用电池生产技术和原料),至少可以说风险极大!一旦失败,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啊?

再者,把电动车划在新能源车范围内实在有点牵强。随着锂电池的普及,纯电动车的研发近年在国际上也算热门,但是并不可能“全面取代;传统汽车。

电动车的核心技术缺陷是发展的桎梏。而当前由政府层面主导的大张旗鼓的电动车热,无疑冷落了中国汽车业在传统汽车技术进步的自主创新。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第一批课题的4.13亿元中,用于节能环保高效内燃机的研发费用仅为1600万元。

当前在政策鼓励下,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化形成一窝蜂式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缺乏资源整合。在电动汽车的最高时速、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等方面提出质疑,认为目前国内的电动汽车产品与内燃机产品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受制于核心技术和配套设施建设问题,电动车在短期内难以“全面取代;传统汽车,若不注重传统汽车优化,会再次拉大和全球汽车业的技术差距。而且电动车产业化资金投入大,居高不下的产品成本和养护成本都会对电动车的市场化形成阻碍。

由于受充电站的限制,目前我国示范运行的电动汽车只能在规定的线路上运行。而没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尤其是充电站,即使电动汽车的技术再先进也等于“零;。

在电动汽车充电站10分钟即可充满70%的电,而在家庭或停车场使用普通电源充电,220伏大约要10小时左右才可完全充满。而据了解,目前建一家充电站所花成本,大约在25万~30万元人民币之间。这么大的投入,单靠一个企业去建设充电站显然不大可能。充电站不能普及,同样是电动汽车产业化面临的最大问题。

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与成本问题在全球仍然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即使是以制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仍难在短期内突破纯电动车的电池技术,不得不以铁电池为动力双模电动车作为过渡,而这种车型其实是可以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并非纯电动汽车。

此外,电池对土壤和水的污染问题,回收处理等问题都尚未解决。从能源角度出发,电动车对电力资源的消耗势必增加,虽然电力清洁化是发展趋势,但目前国内超过7成的电力仍为火电,现阶段普及电动车,更多的是污染方式变化而非消除污染。

当中国汽车业把几百上千亿元的资金砸进电动车的开发,而无瑕顾及追赶全球汽车业在传统汽车优化的新进取,痛失当下的宝贵时机,再次拉大和全球汽车业的技术差距,那才是中国汽车的悲哀。

综上,笔者认为现阶段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速发展还为时尚早、风险不小,尤其在政策不明的情况下,车企还应谨慎观望、减速慢行为宜。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