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择郡:政府出台政策是否考虑社会成本?

来源:南方网      2009/8/12   浏览3724次   

 

“电动车禁了,近20万辆电动车何去何从?惠州交通该如何管理?政府能否放宽过渡期?硬性标准是否能调整?”8月10日晚,南方都市报惠州民间智库论坛活动举行。10位专家、学者、商家、市民代表就此展开热烈讨论。

以下是民间智库成员、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择郡的发言要点:

交通出行这个话题比较沉重,涉及到民生问题。判断一个城市生活水平的指标之一,就是看老百姓在路上走得快不快。我一直在讲,各地政府禁止这个禁止那个,是否考虑到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需求?这个需求根据每个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来决定。为什么政府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或者一个短期的政治目的,就可以限制一部分人的出行呢?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政府的行为从结果上来看限制了经营者自由经营的权利。如果说生产厂家或者经营者在设立的时候,是有关部门审批的,那么在有关部门有效职权范围内,其产品应当允许流通。

政府在出台相关措施的时候,是否考虑到社会成本?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家还是老百姓,没有谁的智商比谁的高。大家都是理性的,大家都会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电动车为惠州的出行、交通、配送带来各种便利。如果一旦禁止,带来的社会成本有没有计算?如果未经计算就草率做出决定难以服众。希望政府能拿出统计的数据,证明这个方案是优中选优。

有一个古老的原则叫做“信赖力保护原则”。政府出于良好初衷,想要改善城市文明,出台的决策要经过严格程序,如果程序不够严密,那样将会导致老百姓对政府信用期待无法维持。其实这个涉及到是堵还是疏的问题。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是很有智慧的。大禹治水证明采取“堵”的办法不如采取“疏”的办法。政府在选择“堵”这个下策之前,应考虑更好的办法。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