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车发展瓶颈之惑

来源:《人民日报》      2006/8/29   浏览4287次   

节油20%—40%、二氧化碳排放量低30%—45%、整车寿命长20%以上……与同等排量的汽油轿车相比,现代柴油轿车在能耗、温室气体排放、耐久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04年,欧洲柴油车在新增轿车中的比例已高达45%;然而,我国柴油轿车销量仅12654辆,不到轿车总销量的0.6%。在北京,柴油轿车至今还上不了牌!

柴油轿车在我国为何长期推广不开?专家认为,主要是观念作怪。长期以来我国柴油车几乎全是商用车,由于车用柴油机技术落后、超载、车况较差等原因,导致大卡车冒黑烟成为普遍现象。柴油车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墨斗鱼”。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几十个城市限制柴油车进城的主要原因。

其实,近年来,通过引进吸收、自主创新,我国大功率车用柴油机技术水平已大幅提升,排放也达到欧Ⅳ标准。企业界、科技界和媒体为柴油车正名的努力,也一直没有中断过。如今,柴油车动力性好、省油、耐用等观点已深入人心,在商用车市场已占八成份额。柴油车的禁令,在大多数城市也早已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柴油轿车推广不开,肯定有其他深层次原因。

问题会不会出在柴油市场供求上呢?近年来,我国柴油需求一直旺盛,石化企业柴汽比已由1995年的1.3提高至2002年的1.9左右。与欧洲不同,在我国轻柴油市场构成中,车用柴油仅占1/3左右,其余2/3为农用、船用、建筑工程用和民用。这种独特的市场结构,是否决定了柴油轿车难以大规模推广?中石化科技开发部的专家说,现代炼油技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控柴汽比。看来,柴油供不应求,并不是柴油轿车无法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

现代柴油轿车对油品要求较高,而生产低硫、低多环芳烃柴油,需要对设备进行大幅改造。石化企业对提升柴油品质的“消极”态度,成为汽车企业抱怨的焦点。但是,有关专家认为,从技术上讲,目前国内石化企业完全可以生产高品质、低硫柴油。至于设备改造,也不是问题,关键是现代柴油轿车保有量太少,高品质柴油的市场需求量小,炼油企业形不成规模效应。

一方怪没有高品质柴油,一方却说有了油也没有市场需求,好一个现代版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而摆在人们眼前的事实是,柴油轿车在首都北京遭禁。于是,谈到柴油轿车的困境,北京市环保部门成为人们非议的中心。

但说句公道话,环保部门也有难处。如果对柴油车由一股脑地“禁”变为一股脑地“放”,想买宝来和奥迪的人们是高兴了,可那些技术落后的柴油车要是也进了城,加剧了市区环境污染该咋办?有人会说,制定明确的技术标准,只准许现代柴油轿车上牌不就得了?可问题是,现代柴油轿车涵盖节能、环保、科技等多个部门,标准由谁制定?就高还是就低?原则还是详尽?标准制定好了,由谁来实施认证?又由谁来监督执行?即便是上述问题全部都得到解决,车辆与油品的矛盾该怎样突破?

看来,发展柴油轿车的愿望是好的,前景也是光明的,但要想仅凭一纸解禁令或者一项鼓励政策就一蹴而就,恐怕也不现实。好事多磨,推广柴油车,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推动。当然,一部用经济杠杆鼓励柴油轿车发展的好政策,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