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一场自下而上的交通运动

来源:央视网电动车频道      2009/11/3   浏览3875次   

当成品油的价格节节攀升,电动车似乎又在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其实早在1837年,苏格兰人就发明了纯电动汽车。到了1881年法国人GustaveTrouve用铅酸电池为动力制造的三轮车成为了实用电动车的开始,自此电动车从逐渐流行并成为权贵代步的工具,到最后的无人问津,可谓命途多舛。而“电动”这一动力概念也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频频被人提起,继而又遭人冷落。原因很简单,优质燃料石油的出现,在动力上远远超过电力,电动不得不被遗忘在角落里。然而如今,奥巴马24亿的大手笔推动电动汽车,德国人也紧随其后,似乎在石油即将终结的时刻,每个人都同时想到了那根“救命的稻草”,电动车的事业越发的“如火如荼”起来。


  中国的电动汽车梦和世界相同,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的电动水平可以说和世界并驾齐驱,因此对于电动汽车信心满满。然而很多年过去了,电动汽车的命运似乎依然是罗生门的故事,各方意见此起彼伏。倒是不被人看好的,电动自行车逐渐脱颖而出,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年销量两千万辆的朝阳产业。对于此,相信很多人感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中国的电动水平到底如何,很难有人说的清楚。如果载着几吨重的电池,冒着爆炸的危险,匆匆上路也可以算是高水平的话,相信如今的交通事业又是另一番光景。但是中国的电动市场,却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市场,中国的电动车运动,非欧美般自上而下的重金打造,而是真真正正的从百姓的生活中走来的一场自下而上的交通运动。


  据公安部称,2008年私人摩托车保有量大约8730万辆,私人汽车大约4170万。而目前中国自行车的保有量,更是无法具体统计。从数字上看,中国的汽车保有量相对于人口还是较少的。中国绝大部分的人在使用摩托车和自行车为其主要的交通工具。随着各地禁摩声音的越来越大,摩托车作为燃油动力车,其价格高,耗油,排放污染严重,噪音超标,安全性低的特点越来越成为严重问题,而自行车虽然是非常好的交通工具,但对于相对长的距离,费力、低效的特点又难以满足百姓对交通的需求。如此的环境,电动自行车自然孕育而生。它首先解决了摩托车的问题,电动自行车百公里耗电仅1度左右。可以算一笔账,百公里的汽油大约要30块钱,而1度电最多不超过1块钱,这使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用得起,除此之外,电动车环保,安全,便利快捷也解决了自行车的问题。


  从地域角度来看,中国的城市人口密集。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电动自行车的产生。虽然不能长远的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暂缓城市的交通压力,可以说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一般百姓的生活,医疗的急救,都可以用到电动自行车。而城镇乡村,电动自行车可以低成本的缩短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可以说是夹缝中的生存,在人们津津乐道电动汽车的时候,电动自行车用自己的贡献说明了一切。作为一场自下而上的交通运动,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可能正是中国电动汽车的指路灯,只有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才能避免空谈的理想,真正的为中国的交通事业作出贡献。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