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别让“新能源”成为技术噱头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2009/11/12   浏览4516次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正逢千载难逢的机遇期,汽车业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为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奠定基础。但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政策支持,一哄而上打乱仗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近来风头正盛的新能源汽车被泼冷水了!在9月举行的“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官员不约而同地表示,由于近年来各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因此出现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风险,相关部门今后将加强调控,严格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和审查,相比以往加油鼓励的姿态,这样的表态似乎有为新能源汽车热降温之势。

新能源车将产能过剩?

据各地已经披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显示,规划产能总和已经远远超过50万辆。依托北汽集团,北京市计划201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至少将达到1万辆。2010年,上海将形成1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能。长安汽车[15.429.99%]宣布,拟首期投资25亿元建设新基地,最终产能将达到60万辆整车、200万台发动机。

吉林省计划依托一汽集团等企业,2012年形成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尽管号称电动车之王的比亚迪未宣布其新能源汽车规划,但其产能远远超过其他汽车企业已不是秘密。

除此以外,日产、丰田、通用、奔驰等厂商加快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而响应中央号召的各地方政府对新能源的热衷丝毫不亚于各企业,北京、上海、重庆等地都成立了新能源汽车联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巨额财政补贴。

核心技术缺乏的尴尬

除了市场上一片向新能源看齐的景象以外,让两大实权部门工信部和发改委更为忧虑的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研发、终端应用环节的投入与政策安排明显滞后。

拿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来说,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都展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一度让外界认为中国已经成了一个新能源车大国。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更像是噱头。厂家这么做,主要还是在搏宣传,只要贴上新能源的标签,马上就成为环保企业。

新能源汽车现在吹得震天响,但企业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吉利负责研发的副总裁赵福全就对记者说,10年内,如果哪家企业将生产重心完全转移到新能源汽车上,它将必死无疑;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均在接受采访时也坦承,公司未来看电动车,但现在还得靠传统汽车。

现实的情况是,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新能源车要卖一辆都很难。就拿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车丰田普锐斯来说,在全球已经大卖了近200万辆(与丰田传统汽车销量比还是少得可怜),但在中国还是寥寥无几,就是因为价格太贵。不知哪个企业敢拍着胸口说,自己的新能源车比普锐斯更好。

电动车成为杀手锏

在众多的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有脱颖而出之势。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论坛”上称,“电动车已经被汽车生产国当做振兴经济的突破口。我想2009年,也许2010年将成为全球电动车产业化的起步之年。”自去年比亚迪宣布将推出商业化的插电式电动车之后,日产、丰田、通用、奔驰、雷诺等厂商加快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积极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布局。在很短时间内,各大汽车公司与电池厂商的合作配对已经完成,产品上市时间大为提前。陈清泰表示:“发展电动车应上升到国家战略。汽车电动化是涉及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问题。中国是电动车所需的金属锂和稀土比较丰富的国家,有资源优势。在传统汽车技术动力中我们沉淀的资产相对较少,技术转换成本较低。”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