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中国电动车市场前景最好

来源:人民网   中国电动车网   2010/3/9   浏览4998次   

借助全球环保之风,电动汽车产业能否迎来复兴的春天,继而掀起汽车业新的浪潮?还是“昙花一现”,再次重复之前“再而衰”的命运?多位业界权威对其生命力普遍持乐观态度,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就这样形容:“电动汽车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少则3年,多则5年就能发展起来。”

与前几届相比,本届日内瓦国际车展上的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生物燃料车比例明显减少。据报道,车展展厅内,汽车充电柱比比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标牌和灯饰随处可见。一些展车车身上的图案就是电线和插头、混合动力或电动的缩写字母,让参观者一目了然。

各种迹象显示,每一家汽车制造企业都深知,电动车市场这块“蛋糕”并不容易吃到,但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几乎每家企业都在提前摆兵布阵。最近几年里,丰田、通用、克莱斯勒……一大批知名世界汽车制造企业推出了自家的电动车型,这些电动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实验室、展台,乃至人们身边。

“只要有政策扶持,形成了国际竞争氛围,电动车的发展就有希望。”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张立军副教授说,尽管电动车研发难度大,但为了在行业里取得话语权,各家企业早就鼓足了劲,一边推进传统汽车的生产,一边着手开发电池驱动的新产品。“环保这个词,进入21世纪后就迅速走红,环保也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筹码’。谁能掌握环保核心技术,谁说话就能强势。”同时兼任本市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的张立军认为,现实是,国内汽车企业起步晚,技术实力本来就比国外差一截,要想在未来的竞争落于不败之地,势必要比别人多花上几倍的精力。

如今,聪明的汽车制造商采取的策略也大致趋同。虽然电动车前景“无限好”,但要在短期内靠它来赚得盆满钵满,几无可能。推出混合动力车,成为各大厂商不约而同的做法:既能进一步利用传统燃油车的改造潜力,又可以套上一个“新能源”帽子,一箭双雕。

政策利好:买电动汽车或补贴6万元

幸运的是,国家政策在需要时出台。昨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为推广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进入家庭,政府也许会考虑给予高达6万元左右的补助金额。《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则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进一步打开大门,而“十城千辆工程”已在2009年元月启动,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其中包括电动车。

余卓平乐观地分析说,去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2012年以前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要达到5%,而按照现在的汽车保有量来计算,这意味着新能源车的总量将达到百万辆级。其中,纯电动汽车数量应该能超过10万辆,“这足以支撑一家汽车生产厂。”

专家观点:中国电动车市场可能前景最好

不可预知的是,这个春天是如同以往一般短暂,还是会掀起新的浪潮――上世纪初,内燃机汽车高速发展,电动车销声匿迹;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让人们想起了电动汽车。无奈,那时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还没有发展,电池、电机,尤其是电控装备得不到实质性发展,导致电动车短暂火红了一段时间,便又没有了声音。

1996年,美国通用公司投入3.5亿美元开发出一款电动汽车EV1,一度轰动全球,但由于该车成本高达8万美元,每天出租的费用仅350美元,纯属亏本生意,几年后,通用公司就决定收回所有出租的EV1车,并停止了电池电动汽车的开发和生产计划。为此,加州的一些电动车车迷甚至还举行了一场“电动汽车葬礼”,以此纪念这款电动车的离去。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兼职博导孟凡辰称:“电动汽车在中国有可能发展得最早和最好。这是因为中国有汽车增量。西方国家在发展电动汽车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汽车增量很小,可能只在5%以下,要在既有的汽车体系基础上额外建立配电系统和充电系统,这等于必须同时搞两套系统。而这样的一次性投资费用相当高,大大增加了额外的商业成本。”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