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进家庭的“历史大业”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中国电动车网   2010/3/19   浏览3884次   

慷慨“陈”辞

在传统汽车技术上的差距,也是新能源汽车的差距。

尽管国务院此前已经决定,将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但当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说出“政府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家庭”的话时,还是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我愿意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新能源汽车进家庭”。因为近二十年前,正是“轿车进家庭”理念的推进,打破了汽车是奢侈品的落后思想,释放藏在家庭背后的巨大消费需求,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突飞猛进。

私人购买补贴,意味着一种市场路线的确立,打开原始动力源的输出通道,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当然,十多年前,人们对家轿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强大的需求,只需思想防线一放开,市场便蓬勃发展起来。但新能源汽车目前还不存在这种市场基础,因此政府对私人购买的大力补贴是必须的,补贴力度不够,政策便会陷入无能状态。这也是发达国家推行新能源汽车的既有经验。除此之外,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也需大举配套,否则,最环保的电动车便无法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很纠结的问题还是必须厘清。首要一个问题,就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尚处于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而不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除了核心的动力技术之外,在传统汽车技术上的差距,也是新能源汽车的差距。因为新能源汽车首先必须是汽车,必须在安全性、舒适性、外观等方面,达到和传统燃油汽车同样的水平,才能吸引到消费者。否则,虽然有补贴,但买来一辆破车,这是消费者不会干的事情。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厂家也需谨慎些,否则随便出手,会坏了市场和口碑。

由此延伸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是否应该中外有别。如果不保护本土品牌,那国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同样将获得先机,更能从政策中获得利益。丰田一年生产销售的混合动力汽车都在百万辆以上了,国内却还鲜有真正面对市场的车型,如何抗衡?不过,从国家和消费者来看,放开市场,鼓励竞争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国家要的就是减少汽车业对石油的依赖,更好地节能减排,消费者要的是好的环保汽车产品,因此何必分品牌的洋土?

另一个问题则是,由于上述瓶颈的存在,即使有补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育估计还是会很慢,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因此,国家可能还需强制性的措施。例如强制居住区停车场都要装电动车充电设备,从某一个时间点起,强制所有的汽车都至少必须是弱度混合动力等,以强制手段保护和推动市场。

但所有这一切,离不开“新能源汽车进家庭”这个市场原点,这也是历史的起点。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