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发展、共赢 精彩纷呈2010年台北国际自行车展

来源:   中国电动车网   2010/4/22   浏览7456次   

3月的台湾,和风细雨,烟花烂漫。由国家商务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和中国自行车协会共同主办的,“2010年第一届海峡两岸自行车展览会”和“2010国际自行车趋势论坛”17-20日如期在台北南港展览馆召开。近年来,两岸自行车产业交流合作不断,两大盛会正是在这一和谐的大背景下举行的。在承办方的海兰基国际展览(北京)公司的精心策划下,展会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反响空前。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亮点纷呈,硕果累累
“第一届海峡两岸自行车展览会”是内地自行车企业首次赴台参展,有近40家内地自行车厂商参展,展览净面积超过550平方米。

同期举办的“2010年台北国际自行车展”以“环保、节能”为宗旨,围绕“整车、零配件及电动车”展开,吸引了来自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36个国家的216家企业和678家国内企业参展,比去年增长17.3%共使用3,018个摊位,比去年增长4.5%。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上说都是23届以来规模最大之一届,世界知名大厂 Giant,Merida,Ideal,SRAM,Colnago,Shimano, Accell Group、 Sigma,Dahon,Pacific Cycles,FSA等知名厂商纷纷现身展会现场 洽谈业务。

参展厂商们对自行车的未来前景非常乐观。巨大集团刘金标董事长表示对访客的人数与素质感到满意;Shimano的辛松鑫经理则表示,来自欧美地区的买主人数并没有因经济景气而受到影响;另外爱地雅张元宾总经理也指出,全世界自行车的景气已开始复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逐渐加入这个市场。
作为“2010年台北国际自行车展”的配套活动,“2010国际自行车趋势论坛”气氛也如火如荼,业内的专家纷纷发表主题演讲。

台湾行期间,中国自行车协会马中超理事长出席了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秘书长、台湾区自行车输出同业工会理事长、台湾自行车研发中心主任等的宴请,双方就本届海峡两岸自行车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对明年的展提出了新要求和目标;另对两岸自行车业界的交流合作与发展进行了会谈;并初步确定第二届海峡两岸高峰论坛的相关事宜。展会期间,马理事长还考察了台湾花莲等地自行车的道路交通条件。

二、出口产品结构变化需积极应对
    台湾行期间,马中超理事长受邀参观了展会并在“2010国际自行车趋势论坛”上,围绕“气候高峰会议对全球自行车产业的影响”这一主题,发表了题为《面对挑战 把握机遇 调整结构 转型升级》的讲演,就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陆自行车产业的经济运行情况的特点及造成的冲击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低碳行动、两岸产业的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去年自行车行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是回落和调整。回落主要是自行车及零部件出口的锐减。
回落方面,来自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大陆共出口自行车4611.5万辆,同比下降18.5%,降幅也创1986年以来最高;零部件出口额也同比下降18.1%,约为14.1亿美元。无论整车还是零部件都面临十几年不遇的困难。
    调整方面,第一表现为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山地自行车出口比重由2008年的31%下降到17%,其他未列名自行车出口比重则由08年的25%上升到40%,竞赛型自行车出口量则是2008年的4倍。第二个表现是企业效益的提升。销售收入利润率由2009年同期的 2.7%提高到3.2%,行业整体营利能力明显提高。调整的第三个表现是电动自行车市场竞争的焦点经历了由产品到价格再到产品的变化。
纵观行业变化,马理事长指出,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金融危机下消费者代步性需求增加,休闲性需求减少。二是境外高档自行车在大陆的代工正在增加。三是许多企业把重心逐渐转移到新产品研发,锂离子电池、新材料、智能控制技术等在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三、在政策的指引下不断提升行业各方实力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自行车产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对内地企业而言,目前自行车产业结构问题仍没得到很好解决。
例如:产业发展层次如何提升,如何从产业链、价值链的角度突破制约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环节,实现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产业结构构成如何优化,如何实现企业组织的合理化,内源和外源发展的协同化;以及如何加快培养凝聚人才和如何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等。
作为绿色低碳产业,作为环保健康交通工具,发展自行车已成为后危机时代绿色复苏的必然选择。北京市正在将自行车出行纳入全市交通规划,计划到2015年,自行车出行对城市交通的贡献率将从目前的18.1%提高到23%。

这一行动充分彰显了可持续的绿色低碳经济在内地、在全球将广受关注,作为行业协会今后要做的工作确实还很多。
    一方面,不仅要通过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保证出口规模基本稳定,出口质量稳步提高,同时要必须不断培育和创新自主品牌,实现产业的再次提升;尽可能地减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另一方面,应用技术来拓展内需市场,提升市场需求水平。一是要优化市场结构。在自行车方面,内地自行车产业要更加注重提高产品附加值,由求量的发展模式逐步向求质转变。在电动自行车方面。轻量化、智能化将是大陆产品未来发展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此外还要积极开拓外需市场,扩大出口份额。二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内部的整合重组,通过特色区域的培育,进一步优化整合产业内部的资源,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产业发展格局。三要积极抓好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转让。锂离子电池、永磁高速无刷电机、微电脑控制技术、轻合金材料技术、自动焊接技术等一批先进技术将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推动产品技术创新,占领高端市场。

结束语
    中国内地自行车产业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内地自行车产业发展速度、水平都很迅速。生产量、消费量、出口量30余年来一直居于世界首位,其中生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均超过了65%,产品每年出口到全球170多个国家或地区。
内地不仅是世界最主要的自行车生产基地,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最新资料显示,内地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到4.5亿辆,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也达到1.2亿辆。作为全球轮界的重要一员,内地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同样需要我们。
     两岸自行车产业是一家人,只有加强交流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合作共赢。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交往的深入,今后能达成共识的地方会越来越多,两岸自行车产业的未来定会迎来更多的互利和共赢。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