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贵龙:“锂电池”电动车推广任重道远

来源:电池产业网    中国电动车网   2010/5/7   浏览10659次   

清华大学教授马贵龙,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动自行车的技术研究,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电动车第一人”。马贵龙教授早期的多项发明技术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并无偿贡献出自己的技术专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引导着产业的技术发展。

访谈实录:

一、技术研究历程

记者:您在电动自行车行业是技术元老,能不能介绍下您的技术研究历程?

马:国内电动车最早出现的是轮毂电机,清华大学研制的“调速转把”、“脉宽调制”在九十年代是比较新颖的技术,我当时作为发明人申请了技术专利。97年技术成熟后,电动自行车进入了产业化,开始批量生产。“大陆鸽”、“千鹤”、“红旗”等生产厂家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都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在98年国家标准(GB17761—1999)颁布前,日本在1995年11月2日通过了国家标准---脚踏助力,不允许调速手把,我和广州“五羊”分厂“威士达”合作生产脚踏传感器,顺利通过日本检测标准,并成为第一批进入日本市场的出口产品。

二、“锂电池技术”推广任重道远

记者:您在电动自行车方面接下来的技术研究方向是什么?对于目前产业里比较受关注的“锂电池技术”怎么看?

马:很多电动自行车内部各个部件之间很多复杂线路相互干扰,一旦出现问题,不能马上找出故障发生的位置。接下来的技术研究应该是芯片替代引线,发展“无线局域通讯技术”。例如,主控台与电池,电机部分没有接触,但这几部分之间通过无线通讯技术进行相互控制。

另外,人们所关注的锂电池在很多技术指标上比传统的铅酸电池要优越,锂电池的出现是电池技术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但其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目前尚不完善。从长远看来,锂电池的回收利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铅酸电池虽不属于“绿色”电池,但是可以全部回收利用。而锂电池的现有技术尚未能做到回收利用。目前废弃锂电池的处理方法大多是采用深埋方法,这样的方法在造成污染的同时,堆积重量过多,达到一定深度和温度的环境下容易引发电池爆炸。从这方面考虑,我认为,锂电池的推广在回收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需慎重推广,否则容易产生新的污染源。

三、消费者需警惕市场误导性口号

记者:现在很多厂家声称可以“自发电”,只要脚踩就可以发电,这项技术是否真实?

马:在目前市场上很多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的宣传口号不科学,误导消费者。比如“自发电型”电动自行车,称人力骑车可以发电,这样的说法是根本没有科学根据的。只有车身装备了能量回收系统,并且只有在制动情况下才能“能量回收”,所谓“脚一踩就有电”的电动自行车的电流上下来回反复,是损害电池的。消费者对这样的误导宣传要时刻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四、我国电动自行车发展迅速

记者:有哪些因素推动中国电动自行车快速发展?

马:在我们国家,推动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发展的因素有三个。

第一,中国传统产业的继承性。中国有自行车的基础、摩托车的基础,这样的传统产业对现代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第二,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出行有更高的要求,巨大的需求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第三,由于能源环境等问题,大批院校、科学院所对这方面的研究的投入增加。清华大学在这一领域起着技术基础工作,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发展方向。

而接下来,电动车的发展现在面临着技术的更新和突破,电动自行车款要往“轻,小,节能”方向发展,而“摩托化”那款要向“更大纽矩、更强爬坡能力,更省材料”方向发展。

五、我国电动自行车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记者: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内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马:国内电动自行车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其标志是我们的技术都是原创,并且优于其他国家,而且我们能够做到产业化,产品可靠性高。欧美日本等国家大多依靠从我国进口产品。但我们的产品在质量上有待提高,很多不正规的小厂通过各种方式压低生产成本,搞价格竞争,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中国电动自行车很有可能象自行车一样成为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