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府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已成热门话题,我们不应仅仅着眼于补贴政策对产业的影响,而更应当关注的应当是到2012年试行政策结束后的一些问题——如何评价补贴的政策效应如何?是否达到了制定政策的初衷——“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一、用节能的眼光看补贴
3年的政策结束时,我们能够看到一组数据:补贴总额、节约燃油总量。我们需要看的是,花同样多的钱,能买来多少石油?即,靠补贴节约的能源是否划算?
比如,用同样多的钱,我们用于鼓励农民更新农用车,把农用车换成轻卡,带来的节能是多少?用于更新国一及以下排放水平的汽车,节能效果如何?是否能够节约更多的石油?这样受惠的人多,还是用于补贴家庭用乘用车受惠的人多?
当然,还要算上充电所耗费的电能转换成标准煤,共耗费了多少吨标准煤。这样算下来,就能看出这个政策是否达到了节能的政策目标,以及支出使用公平性问题。
日本和德国都在推电动车,但是他们的能源结构和我国完全不同,而且德国目前解决电的问题比我们更巧妙。现在德国正在改造各家各户的屋顶——给屋顶加上太阳能板,太阳能板发的电足够一家的使用,同时国家高价收购各家的电,即国家收购家庭电的价格,要高于国家输送给各家的电的价格。这样一方面国家可以少建电站、部件电站,同时可以花很少的钱让百姓受惠。与我们单纯的补贴政策相比,德国的做法似乎更值得借鉴。
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火电比重,这是我国的国家能源战略取向。经过三年的补贴后,在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方面,电动车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能源结构不仅仅是看汽车燃料,而要从国家的宏观角度进行评估。
二、用环保的眼光看补贴
现在谈起新能源汽车,人们总是在回避电动车上游和下游污染的情况下,仅仅看着电动汽车的尾管说:“电动车零排放”。其实,看新能源车是否环保,不仅要看尾管排出了多少废气,更要看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的电是从哪来的?电瓶报废后的回收问题。
目前,我国电力主要来自火电,即多数是用煤发电。煤发电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粉尘污染问题,同时也带来了硫污染问题,更严重的是煤燃烧后产生的大量煤灰,煤灰对土地的污染几乎是不可逆的,同时煤灰中的重金属对水系的污染也应考虑进去。中国是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难道在环保问题上我们看到的只是尾气、只是一氧化碳?
最新的环保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二氧化硫污染出现了不降反升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因为使用电动车而加大了煤电污染,加大的煤烟污染是否会抵消掉电动车减少废气总量带来的环保效应?另外,因为电动车充电而加大了多少用电量?如果按照这样的政策执行下去,未来中国的电动车保有量是多少?国家电网将因此增加多大的用电量?是否需要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