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通知》公布之后,业内外均产生国很大的反响,各类媒体做过大篇幅报道。对汽车业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政策出台,相当于当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那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有人说,这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争论终于有了一个“导向性”的说法,而政策的倾斜也明确了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在哪里。
在此次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通知》中,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倒不是炒得很热的混合动力车,而是电动车,最高补贴甚至要达到6万元。这就预示着汽车产业不仅要突破传统技术,还要在新的技术领域加大提速力度,同时也表明了国家的意图。
其实,新能源汽车的种类很多,究竟选择怎样的新能源动力最适合当下汽车发展的需要,一直是产业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即便是新《通知》出台,恐怕也不会停止。不管这么讲,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实施节能减排,倡导低碳汽车,甚至是零排放都是有益的,而现在由务虚转为切实的行动,可以说,这对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正如业内人士所认为的那样,“不要把《通知》看作是电动车大规模商业化的鼓励措施,它更多的作用是力求通过示范来寻找电动车使用的商业模式。”
上海世博会不仅展示了许多新能源的概念车,而在园内负责接待游客的车辆都是清一色新能源汽车。故有人说,新能源的汽车消费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里。一位业内人士在看到几百辆新能源汽车服务世博营运良好的事实,由衷地说,“低碳汽车”已不是传说,商业化前景正日趋明朗。结合《通知》,印证新能源汽车消费已经来临却是不争的事实。
无独有偶。在今年北京车展上,美国一家专为电动车使用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展示了“电动车网络化服务”的理念和基础装备及使用的支持体系等。捷足先登,开始抢在中国市场。他们认为,实施电动车计划在中国是可行的,而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但也应看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提到最多的还是服务配套设施跟不上。不少消费者最担心的倒不是买不起电动汽车,而是怕可靠性和服务跟不上。这种担心制约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热情。尽管现在出台了购买补贴的政策,但作为耐用消费品的汽车,消费者说得很实在,“买得起,却烦不起。”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而是事实。不过以“新能源补贴”名义出台的新政,表明新能源汽车消费已经来临,不管持怎样看,加快新能源汽车向商业化的转变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汽车产业向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样,传统的汽车消费方式也将不得不面临转变。
就在大家都在议论新能源汽车时,跨国汽车公司根据出台的新政纷纷出牌,推出他们的新能源汽车,引人关注。显示出他们雄厚的技术储备和研究成果。比如,一直坚持氢动力驱动的宝马,新近推出了可商品化,进入市场的宝马X6 和宝马7系混合动力车,包括广州丰田推出的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在电动车领域,德国大众宣布,到2018年,大众要在电动车市场成为领先者,而由他们推出的高尔夫和朗逸电动车不久都将陆续市场化。
由此表明,在新一轮的汽车竞争中,人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具有增长潜力的新能源汽车。相对而言,对于本土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大环境开始有所改善,但在产品开发,技术能级上与国外大鳄相比还不能乐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