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当之无愧的成为电动汽车的爆发年,中国被称为电动车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成了产业链钟那个不容忽视的国家,甚至有人预言,中国将主导未来电动车市场。
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中央企业资源,建立推动电动车产业整体发展的开放技术平台,统一产业技术标准,共同研发电动车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术成果,促进自身电动车的应用普及与市场发展,全面提升本国电动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全球竞争力。”这都在宣示着中国对电动车市场的势在必得。
中国发展电动车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电池原材料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都将助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目前已经编制完成,并已进入向各部委征求意见阶段。据了解,该《规划》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期间,中央财政将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正是在政府这种空前的政策扶持下,中国电动车发展风生水起,全民皆“动”。当然,中国政府并非急功近利盲目扶持,而是基于多种因素的考量。在电动车核心技术储备取得一定成就后,丰富的锂资源储量也是中国可大范围推广电动车的有利保障。
中国发展电动车虽然前景被看好,但还是有着一些难题未解,电动车主要由电池储能系统、电机驱动系统等常用关键动力部件组成,其中电池相关技术被视为阻碍电动车发展最主要的技术瓶颈。现阶段,由于电池储能系统技术的不成熟,使得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明显偏弱。而电动车要更加广泛地推广应用,关键就在于高性能动力源技术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现有电池产品难以满足汽车对寿命、动力性能等的要求。
“电池被认为是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不仅在中国如此,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一位长期致力于研究电动车发展的匿名人士对此称,“目前世界上电动汽车采用的电池,始终无法解决比能量低、续驶里程短两大缺陷。比能量低、意味着电池功率低;续驶历程短,意味着充一次电跑不了多少公里。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电动汽车就只能停留在概念车的阶段。
中国能否主导未来电动车市场,就看中国能否解决现有问题,让电动车可以无忧的发展,真正主宰电动车产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