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发展 遇四“拦路虎”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0/11/5   浏览3989次   

 

目前,众多专家、汽车企业高管表示,电动汽车的发展依然处于由科研向产业化跃进的过程当中,存在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社会配套设施不健全等诸多市场化的阻碍和困难,堪称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四大“拦路虎”。

 

一、技术没有有效突破,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最大障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荣惠康说,以电动车为例,成本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逐步减低。寿命、充电次数、体积、重量、充电时间、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汽车价格等七方面指标是电动车能否产业化的生死线。虽然电动车具有减少对国外石油依赖和减少排放等优势,但这些都属于外部性效益,近期对企业和消费者并不经济。在技术设施能否跟进、电源能否有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缺乏应有预期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贸然改变技术路线。

 

二、企业对于电动汽车的资金和研发力量薄弱。一些企业高管表示,我国汽车企业的资金和研发力量相对较弱,而由汽车企业各种方式自发的联合组织力度也不够,需要政府出面组织全行业力量联合攻关。

 

三、补贴或财税优惠政策应根据实际效果有所调整。专家表示,电动车距离产业化和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如日本、美国给予企业的政府补贴约占车价的1/3,而我国目前给予电动汽车的最高政府补贴只有六万元,还不到车价的1/5,补贴力度仍不够。另外,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说,政策用在不同环节的效果大不一样。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同等政策,两方叠加的政策补贴力度有些偏大,实际用于运营环节的补贴反而不足。今后地方政府可适当调整补贴政策,将买车补贴转移到用车环节,如将六万元的新能源补贴变为买车以后一年给两万元的运营补贴,否则消费者买车后实际使用难度很大。

 

四、电动车发展宏观规划环境仍不明确。福特汽车公司副总裁、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葛致诺说,目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多条技术路线,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未来的发展要尽快明晰技术路线和产业升级的重点,这将有助于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道路上少走弯路。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