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轻型电动车产业,江苏无锡市锡山区的安镇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苏南小镇:有一点乡镇经济时代的影子,也有一点现代开发区招商引资的苗头,当然还有少量的务农者。
如今,这个小镇已成为中国轻型电动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05年,全国轻型电动车产销量达1000万辆,年销售额达300亿元。其中,江苏无锡市电动车总产量占全国的20%,占江苏省的75%。而无锡产量的34来自安镇。
轻型电动车是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近年来,它凭借快捷、轻便、环保、价廉等优势,市场容量迅速扩大,产出规模急剧扩张。而同时,这个爆炸式提升的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受到各种干扰,最为著名的就是至今仍未定夺的标准之争。
究竟轻型电动车产业目前处境如何,前景又怎样?或许,来自安镇生产一线的情况,会有助于分析判断。
安镇的前世今生
从成长模式来看,轻型电动车产业的兴起属于市场驱动型。
上世纪末,我国摩托车产业逐渐达到顶峰状态,但由于污染和油价问题,其发展受到限制。在这种大背景下,使用清洁便宜能源的轻型电动车获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当年抗击非典期间,电动车获得百姓的青睐。“因为,挤公交车‘不够安全’,而骑自行车又不够快。”安镇一家电动车企业负责人说,由此,国内电动车产业开始大规模发展。
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2000年,我国轻型电动车产销量15万辆,2001年60万辆,但到2003年,奇迹式达到400万辆,2005年超过1000万辆。
当然,无锡安镇之所以成为国内赫赫有名的电动车生产基地,还有其特殊性。或者说,正是这点特殊性,使安镇成为全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晴雨表。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无锡锡山区就是生产摩托车的重要基地,而这些摩托车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又大部分集中在安镇。当摩托车产业在国内销售量节节下滑的时候,这些企业开始瞄准并转产到电动车产业。
“在技术上,这样的转产并不困难。很多生产线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用,配套企业的很多零部件甚至都一样。”安镇党委书记章建新介绍,在当地,只要投资100多万元,就可以做一个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
但其市场却明显不一样了:我国自行车保有量在4亿辆左右,如果轻型电动自行车替代自行车成为大众化的新型代步工具,仅自行车更新换代,就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
结果,技术上事半功倍从摩托车领域转行到电动车产业的各地企业,在市场的有力推动之下,迅速掀起了我国电动车产业的新一轮发展热潮。
雅迪的竞争策略
轻型电动车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事实上拉开了交通工具电动化的序幕。但在这个序幕的背后,虽然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却也暗藏着无数障碍。
据统计,安镇聚集了100多家企业,近200个品牌。虽然这一方面支撑了当地的电动车总产量和总产值,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电动车行业小企业林立的事实。
在无锡前不久召开的电动车产业研讨会上,一位专家就认为,这是由于目前电动车行业没有行业质量检测标准,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格造成的。而产品质量差异性大,还将使得行业品牌难以形成,并制约电动车产业的规模发展。
对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安镇的雅迪电动车公司深有体会。一开始,由于大部分电动车企业来自民间小规模投资,许多企业无力也无心进行产品研发,大多属于装配型企业,主要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或者国内其他地区供应,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许多消费者对于电动自行车电池的使用寿命、续驶里程、充电时间等方面不满意。
此时,略具实力的企业开始投入大量精力提升质量。2003年,雅迪开始全球采购优质零部件。2004年,成立技术研发中心。这一阶段,其实也是我国轻型电动车基础研究“爆炸式”提升的阶段,到2005年,我国与轻型电动车相关的驱动技术、电池技术、控制技术、充电技术、能量回收技术等都已经领先于国际水平。类似雅迪这样的企业,依赖技术进入了规模化扩张阶段,年产量开始向20万―30万辆突破,一举成为国内电动车行业的龙头企业。
但这些龙头企业的地位并不稳固。原因有二:一是美、日和欧洲的摩托车电动车行业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国转移,二是国内摩托车龙头企业转产电动车。
雅迪董事长董经贵分析:“摩托车产业有重庆、广东、天津和苏浙沪四大板块,其中有很多企业达到百万辆的年产量,它们一转产肯定冲击现有电动车企业。”
政府的政策支持
“现在是电动车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今都不约而同为该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从2005年开始,为抢占市场份额,电动车企业间的质量竞争开始升级为品牌竞争。在安镇,大大小小由体育影视明星领衔的电动车广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广告产品,也不仅仅是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代步工具,游览观光车、沙滩车、卡丁车、巡逻车、高尔夫球场车、电动升降车等功能型电动车也开始出现。据了解,安镇一大批企业正在投资建设新厂区或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以合资合作等方式打造自己的配套产业链,以新的形象和新的姿态展开新一轮竞争。
与此同时,一直由市场推动的电动车行业,政府调控色彩越来越明显。
近段时间,无锡就不断出台电动车产业发展政策。10月初,江苏省电动车生产和出口基地落户无锡。根据当地官员的介绍,无锡市政府在扶持20家左右龙头企业,建立5个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中心基础上,将着重建立从产品研发、零部件制造、整车装配、综合服务一条龙的“电动车产业配套园”,而这个将要建成为国内最大最优电动车产业基地的平台内,50%的产量将瞄准国际市场。
“到2008年,无锡电动车产量将达到800万辆,占全国的13,产出规模200亿元;2010年,产量1500万辆,占全国40%以上,产出规模400亿―500亿元,建成世界著名、国内一流的电动车生产、研发、交易和标准认定中心。”展望未来,无锡人信心十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