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府提供更大额度的补贴和完善使用设施之外,企业要做的就是实现本土化研发和本地化生产。
在丰田宣布开建中国研发中心推进环保技术国产化研发之后,本田选择广州作为其全球第三个电动车验证实验基地,目标也直指电动车的本地化生产和本土化研发。
通过这些重大举动,“两田”似乎表明,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潮流中,务实而且不再保守。
下周的广州车展,将成为跨国公司电动车登陆中国市场的重要时间窗口,通用汽车宣传多时的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将宣布上市。这将成为跨国车企首款进入中国市场的电动车。而本田则是首个明确在华国产电动车时间表的跨国公司。丰田也将于两年后导入电动车,目前源于普锐斯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也正在中国进行验证实验。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至今仍坚持以电动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路线。切合政策要求,成为跨国车企的务实之举。一直在混合动力领域领先的“两田”也转向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
但路线之争往往是纸上谈兵。实际市场的情况是,无论小排量涡轮增压技术,混合动力车还是纯电动车,要普及首先碰到的障碍都是高成本问题。只有技术可靠而且价格合适的环保汽车产品,才能获得规模化的先机。
解决这一切的办法,除了政府提供更大额度的补贴和完善使用设施之外,企业要做的就是实现本土化研发和本地化生产。由此,新能源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的逻辑和传统燃油汽车产品是一致的。不能指定积极和务实的市场策略,便只是一种作秀。
在全球化产业格局中,即使在电动车等新技术领域,中国也不存在独自发展“弯道超车”的可能,融合才是中外企业最务实的选择。并且在人才成本优势逐步减弱之后,发展新能源汽车,更必须及早培植本土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和研发体系。
本土企业在这种融合中能得到什么?发改委官员已以“兄弟论”暗示丰田的保守,为中方争取话语权。但生意场的兄弟,还是要以利益和实力作为纽带。在国产电动车的过程中,中方除通过合资公司掌握制造流程外,还要加速自身在新技术领域的进步,并通过资本介入、人才引入等手段,实现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融合。
在入世10年之后,本土车企相比汽车业开放当初,应已具备这种博弈能力,更应该具备这种在合作中取得主导的意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