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弯道超车何其难 要扎实补技术

来源:工人日报      2011/12/14   浏览809次   

“我还是强调这个观点,不管有人爱听不爱听,(我国电动汽车)弯道超车纯属骗人的,虽然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方向,但我们必须要扎扎实实把技术补上来。”12月8日,在上海举办的2011年中国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发展论坛上,面对着众多汽车企业届人士和媒体记者,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新能源汽车专家殷承良教授毫不客气地说。

 

2011年,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政策的犹豫不决,也印证了殷承良教授的判断:中国似乎还没有考虑好,到底如何在新能源以及电动车方面实现大的跨越和发展,如何通过电动汽车的发展,实现在汽车领域的大超越。

 

电动汽车令人失望的一年

 

总结这一年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过程时,中国汽车报新媒体中心主任战静静认为,2011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颇令人失望。其实就在一年之前,中国汽车界都还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和希望。“去年11月份的时候,我国汽车工程协会,带领我们成功举办了电动汽车大会,当时很多企业发布了新能源战略和电动汽车发展的部署,大家都感觉到干劲十足,但是今年一年过去,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热情到降温的阶段。”战静静说。

 

今年7月份,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上指出: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我们现在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是不是最终产品,这都不是很明确。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政策方面,许多企业人士都表示,今年的政策环境并不是很给力。许多企业盼望着今年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表能够顺利出台,但是现在还在等待中。关于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发展的征求意见稿,自去年7月份出台之后,一直到现在,相关部门还在修订之中。

 

电动汽车市场令人失望还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方面。尤其是今年的两起电动汽车出现自燃状况,让其安全问题暴露无遗。

 

今年发生在杭州的纯电动出租电动车在行驶的时候自烧,事故发生57天后杭州市政府公布了结果;此事发生后不久,在7月18日,上海靠近中山公园的一辆电动客车自燃,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公布原因。目前在国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并不多,相对而言如此高密度的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很难对这种产品产生信任。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冷淡。

 

核心技术是发展的关键

 

市场的冷遇反映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在技术上的瓶颈,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许多短板,尤其是在打造核心技术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战静静看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现在缺乏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缺乏投资尤其是企业投资,缺乏人才尤其是高新人才。

 

“我们国家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实力不强是大家已经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我们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在混合动力车中目前运行情况比较好的福田汽车、中通汽车和厦门金旅都是美国金盾的系统,国内的整车企业还与国外的一些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合作,共同来推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很多的评选专家也有一定的反思。他们认为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企业把握不好,很可能像过去一样,陷入向卖方购买高额专利的局面。”战静静说。

 

殷承良教授对此理解更加深刻。他认为中国在电动汽车的产业链建设方面,才处于起步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很远。殷承良认为,在电动汽车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功率器件上,国内基本上没有布局,他希望以后的碳化硅新型的器件,应该从产业链上抓布局。“凡事的发展用木桶原理都可以进行很好的诠释,总的来说咱们的电动汽车产业在世界上已经占了相当大的地盘,不应该妄自菲薄,但是绝对不能就此以为我们纯粹是跨越了。”

 

“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不过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实际上没有与国外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差距仍大。”世界电动车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说。一份研究中国电动汽车现状的报告指出,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很快,政府态度坚决,但仍面临技术不成熟、产业瓶颈、基础设施滞后以及相对同等配置的传统汽车而言价格过高等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增长。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底盘与整车等。其中,底盘和整车更多基于传统汽车基础上,“三电”技术是电动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新技术。但在这两方面,中国与国外的差距仍大,投资晚、规模小、技术落后。日本政府从1971年已经开展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支持,法国早在1975年就成立了“电动汽车跨部协调委员会”,而美国也早在1976年就开始以立法、政府资助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加速发展电动车,英国在电动汽车的使用历史就超过50年。

 

相比上述国家,中国起步晚投入小,因此在技术上也很落后。以锂离子电池为例,中国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大国,约占全球25%的市场份额。但国内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很多核心技术和材料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业界 “ 空谈误国 ” 的担忧

 

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在今年的受“冷落”,还体现在一些争议不决上。比如技术路线之争,今年初国家电网宣布支持汽车充电站,以换电为主,充电为辅的运行技术;7月份南方电网公司也提出以换电为主的技术路线。战静静认为,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表面上看是两种模式的争论,事实上是未来谁在这个市场上获得最大利益的争夺。

 

同时,国内很多汽车企业也有困惑:近期做规模还是研发?近期是不是只要发展节能汽车就行了?另外一个争论是谁是主角的争论,究竟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领域发展中是政府当主角还是企业当主角?

 

“我认为空谈误国,要真抓实干,上个月成立电动汽车联盟的会议上,这些专家非常全面地介绍了我们在整车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池、电机、电动方面,跟国外比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在逐步加大。所以我们觉得很多地区、很多论坛还在讨论电动汽车要不要上,它跟传统产业的升级是什么样的关系,在这样的一个讨论之中,耽误了我们很多的事情。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我们大量的精力再陷入到要不要上,怎么样上。我觉得企业有很好的判断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占领电动汽车发展战略的制高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说。

 

在付于武看来,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机会难得,应该倍加珍惜,“我国国民经济有这么多的产业,我们汽车从来没有堂而皇之地进入大雅之堂。但是这一次国务院将新能源汽车发展,列为国民经济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我们汽车人来讲是极大的荣耀,更应该珍惜。如果倒退10年,2001年我们的产量只有200万辆的时候,新能源汽车根本不可能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付于武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跨行业、跨学科的领域,需要整合全社会的有效资源。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