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北京迎来了2012年的第一个雾天。整座城市湮没在一片浓密的白色雾霭中,通往位于城东的高安屯充换电站的京通快速公路上,货车、公交车、小汽车在雾里缓慢穿行。
此时,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里,有一大批电动环卫车,正在为这座城市的“绿色”贡献着力量。而为电动车提供动力支持的充换电站,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践行着“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坐落于朝阳区高安屯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已经投入试运行的高安屯充换电站即是其中之一。
分布式能源
环境效益最大化
记者到达高安屯的时候,雾气依然很大,无法看清产业园的全貌,但走几步,便能看到高安屯垃圾填埋场厂房高耸入云的烟囱。充换电站距离垃圾场仅有二三百米,但令人惊奇的是,全然闻不到异味。
咫尺之隔的垃圾场,不仅没有影响到充换电站的环境,还通过垃圾焚烧和沼气发电,为充换电站提供了充足的绿色能源。这些,都有赖于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建于2002年的产业园,如今已成为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于一体的循环利用产业园区。
电动乘用车换电。
8吨电动环卫车换电。
充换电站外,一盏盏形状特别的白色路灯立成一排,远远看去,犹如小型风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是风光电互补路灯,路灯的顶端安装了小巧的风力发电机,而发电机下方,又有一块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光伏板,白天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储存能量,到了夜晚,所发电力能提供8小时持续照明。
在产业园沙盘上,安装在站顶的多块光伏板格外醒目。“光伏发电,作为日常发电的补充,日平均发电量超过1200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0吨以上呢。”北京市电力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刘晓民说道。
不仅如此,高安屯充换电站适合放置光伏板的屋顶、厂房外回收雨水的管井等设计,都充分考虑到了光伏发电、利用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等的便利性,处处都体现了充换电站为消纳分布式能源、以达到资源、环境效益最大化所作出的努力。
储能电池
循环发展第一步
步入站内,记者立刻被充换电站的巨大空间所震撼。作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示范性充换电站,能同时为8辆电动车提供充换电服务,单日电动车服务能力达400辆。电池存放区将电站分隔为多个区域,环形或直线形的轨道上,高大的机器人正在挥舞着斗臂,对2吨、8吨、16吨电动环卫车和乘用车等进行着模拟换电操作。
“别小看这些箱型电池,它们可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退役的‘功臣’呢,以后电动车充换电全靠它们。”负责充换电设备供货的华商三优公司总经理张海洋,指着高至房顶的电池架介绍道。
能量低于80%的电池,不能满足电动车的动力需求,在以往,此类电池常常被废弃处理。高安屯充换电站让这些废旧电池获得了“新生”,找到了一条循环利用之路:利用安装在屋顶的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废旧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这些储能电池,不仅能为电池架上的电池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期,还能通过光伏储能微网系统释放出电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实现循环经济产业化,利用储能电池只是第一步。”刘晓民说,充换电站设计的理念是为产业园的循环经济打造一条“绿色通道”:用电动环卫车把垃圾场的垃圾运送到充换电站,然后再用垃圾焚烧发出的电能给电动车充电。
“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摸索,离真正实现循环产业化发展那天应该不远了。”刘晓民坚定地说。
走出充换电站时,雾已经完全散去。此时,高安屯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筑群已经变得清晰,天空已经变成了浅蓝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