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存路线之争

来源:      2012/1/18   浏览660次   

 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存路线之争


  发展方向不明确,研发投入、零部件配套等方面存在问题


  侯福深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基本奠定了动力汽车从整车到零部件的全产业链研发能力,实现了规模化的整车生产和商业化示范运行,同时初步建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体系和市场推广体系,带动了产业链投资。但作为指导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10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却迟迟未出台,分析认为,这与各方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上无法统一意见关系密切。


  业内专家表示,科技部倾向于优先发展电动汽车,将其作为新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具体的产品开发上,科技部主张在大型公交和小、微型汽车市场突出发展纯电动车,中型汽车则主要向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方向发展。工信部倾向于节能汽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和新能源汽车(包括充电式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两条腿走路”。


  2010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规划了新能源汽车今后若干年的发展重点,其中提到“重点是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注重传统汽车技术水平的提升,发展节能汽车,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此后,企业开始加大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从发展趋势来看,纯电动汽车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种类电动汽车。


  侯福深认为,电动汽车如何发展应更多考虑市场需求,现在的企业在市场研究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和战略。


  除了路线之争,我国电动汽车行业还存在其他问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对包括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300多家企业的调研显示,2010年我国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投入达到56亿元。这虽然较往年有所提高,但国际上一个汽车巨头的投入可能就会超过这一数字。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我国企业在动力电池等方面的研发投入相对不足,整车投入所占比例很大。“这个顺序恰好应该反过来,材料投入应该多于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多于整车,才更有利于产业发展。”侯福深说。


  此外,我国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企业众多,但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大的骨干零部件企业尚未形成。整车企业所用的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配套企业没有固定,同一种类产品多家配套,整车企业还处于优选和培育关键零部件企业的时期,并没有形成成熟的配套关系。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