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公务自行车试点一月 获市民好评

来源:桂林生活网      2012/3/31   浏览10269次   

 

3月1日,100辆公务自行车悄然出现在五美路办公大院、叠彩路机关大院和湖滨综合楼等市区5个集中办公区,成为机关工作人员的一种公务交通选择.


  这一旨在倡导节能减排的举动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好评.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办公条件的改善,自行车渐渐从机关大院消失.在公车改革日渐深入的背景下,各地也都推出过公务自行车,但对于这种现象,社会上有人表示支持,也有人担心可能流于形式.在桂林公务自行车推出近一个月之际,记者走近使用首批公务自行车的公务员们,倾听他们对公务自行车的“骑行”感受.


  骑自行车的公务员们


  26日上午10点,梁建明踩着一辆自行车出了五美路办公大院.通身橙色让这辆自行车很美观,细看,车身多处印有“公务自行车”字样,车前有筐,便于放置文件材料.作为市人民政府保卫科科长的梁建明,三天两头要到各机关办公区域检查安保情况,此行第一个目的地便是叠彩路机关大院.


  这一趟,他花10来分钟就骑完了约2公里的路程.换以前,即便是路上不堵车,开汽车也要花同样的时间“开车最麻烦的是停车,找停车位常常要花10来分钟.”


  公务自行车投入运行后,梁建明成为第一批使用者.一段时间之后,他体会到了自行车停车方便、不怕堵车的诸多优点,“一天巡查20多个办公区域,开车在路上要花2个小时,骑自行车起码能省下半个多小时,还能乘机锻炼一下身体.”


  此外,工作繁忙时,公务车也经常派不过来.


  梁建明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机关事务管理局共有11个科室,80多名在职工作人员,16辆配车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租车解急.


  这一个月里,公务自行车已成为梁建明的主要出行方式.


  3月27日下午2点40分,叠彩路机关大院.正准备前往九华山加油站进行加油卡充值的刘记刚走到大门口的保卫处,凭借车证借取了一辆公务自行车.这一段路程骑自行车花了10多分钟.“跟开车花的时间差不多.”他说.


  刘记刚是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如今他也成了公务自行车的“粉丝”.“我几乎每天都要外出办公,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五美路、八桂、湖滨等几个办公区域,因为路程比较近,路上车又多,我觉得骑自行车更方便些.”


  刘记刚骑公务自行车出行的最远距离是从叠彩路机关大院到七星区政务服务中心,“这段路要踩上近半个小时,但天气好的话,我还是愿骑自行车,一方面节能,另一方面,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下午3点30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立平也踩着一辆公务自行车出了叠彩路机关大院,前往五美路办公大院处理一件公务.按照以前开车的路线,他选择经由信义路绕行,但整个路程也只花了11分钟.“遇到高峰期,开车走这段路反倒要20多分钟.”


  这是黄立平第一次使用公务自行车,回到办公室后他向同事们感叹:“(骑自行车)真的很方便.”


  接受采访的几位公务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有车、开车已经很普遍,而方便出行是开车的目的,骑公务自行车在有的时候更加方便,也不会担心“没面子”,效率和实际效果更好.


  3月27日下午,刚到4点,叠彩路机关大院20辆公务自行车只剩下4辆.


  记者从叠彩路机关大院保卫处的公务自行车借用登记表上看到,从3月1日至3月27日,公务自行车被借用过105次,借用人来自大院内各个部门,借用时间则多为1至2个小时.其中,天气晴朗的3月26日和3月27日借用次数最多.


  五美路办公大院的公务自行车数量最多,拥有30辆,至今已被借用240次.湖滨综合办公楼的公务自行车数量最少,只有5辆,但也被借用了31次.


  广西首个公务自行车试点


  在国内,目前有山东、杭州、西安等省市推出过公务自行车.桂林经过学习考察,正式启用100辆公务自行车,这也是广西首个启用公务自行车的城市.


  推行公务自行车并非行政指令促成,而是与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倡导密切相关.


  为调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2012年1月31日,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7个部门联合下发《“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倡导“135”出行方式,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提出,将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少开一天车,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


  “桂林市几个主要办公区域相对集中,距离大多在3公里范围内,公务自行车推广起来比较容易和实际,因为作为短途出行方式,并不影响甚至会提高办公效率.”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王宁说.


  王宁认为,虽然试点公务自行车的初衷是以公务人员践行的方式倡导全社会都尽量选择绿色交通工具,减少能源消耗和汽车尾气排放,但这一方式最终也能带来节省行政成本、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拉近公务员与老百姓距离等种种其他好处.


  比起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辆的公务用车,这批专门定制的公务自行车每辆采购价为600元.此外,在油耗及保养维修等使用成本上,自行车的优势显而易见.


  梁建明以前常开的一辆柳微面包车,在公务用车中算是相对节油的车型,但因为大多是短途行驶,加上道路拥堵,每天跑上2个小时,用油量也到了10升左右.“按现在的油价计算,骑公务自行车一天能省80元油钱.”梁建明说.


  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以一个公务员一次公务出行3公里为例,来回为6公里,以每辆车百公里耗油10升算,6公里的油费就是4.8元.如果一个单位一天有5次短途公差,油费需要24元,一年下来就是8640元.但如果都使用的是公务自行车,这笔钱就省下来了.


  记者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科了解到,桂林市共有公共机构2000余家.如果他们在办理短途公务时都使用公务自行车,那能节省多少油钱?


  但记者也注意到,目前,各地推行公务自行车的效果很不一致,以至于公众对这种节约、环保、亲民的公务自行车产生了到底“能走多远”的广泛质疑.据了解,2011年4月,济南市平阴县政府推出首批300辆公务自行车,分配到全县32个机关单位.半年后,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时看到,政府大院内一些公务自行车上落满灰尘.


  “桂林的公务自行车还处于试运行阶段,效果怎么样还很难说,所以首批只投放了100辆.如果运行效率高,下一步会考虑继续扩大数量.”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科科长周文祥说.


  为规范公务自行车的管理和使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了《桂林市市直机关公务自行车使用管理规定(暂行)》.其中规定,公务自行车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养护,市直机关各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免费借用,作为近距离公务活动的交通工具.此外,对积极使用公务自行车外出办公的单位,将由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表彰.


  从这一管理规定的内容来看,桂林大力鼓励和推进公务自行车使用的意图非常明显.


  公务车与公务自行车


  对于公务自行车能否在以汽车为主导的公车使用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些公务员认为,除了公务自行车本身的便利外,还得取决于公务用车的约束机制是否给力.


  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首次公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约占据了三公经费总和的三分之二.公车费用过高的问题让公车改革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


  从货币化补贴到自驾车实报实销,很多地方政府的公车改革在探索中前行,但效果还未得到普遍认可.


  3月28日上午9点30分,叠彩路机关大院内的停车场已经被各种公务用车塞得满满当当,一位保安人员站在车场上连打几个电话,都是叫人下来挪车,其中一辆蓝色商务车要出去,但通道却被堵死了.


  “车越来越多,110个车位要容纳140辆车停进来,车道都被塞满.”这位保安人员无奈地说.


  办公大院有限的停车位,显然难以满足越来越多公务用车的停车需求.


  一位公务员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桂林市就明确要求不允许增加公务用车编制.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科对全市公共机构进行过能耗统计,记者从该科获悉,2009年,桂林市公共机构车均油耗为3000多升;2010年同比下降4.8%;2011年同比下降5.1%.车均耗油量的减少源于各机构对公车使用加强了管理,尽量减少使用频率.


  但据不完全统计,公共机构的汽车保有量却在增加.2009年,桂林市公共机构车辆总数为8700多辆,2010年增加200台左右,2011年再增400多台.


  2011年5月,桂林市召开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治理专题会议,指出了切实解决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公车私用等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要求控制公务用车总量.


  2012年3月20日,成品油再次涨价,不仅创下了2009年7月以来的最高涨幅,同时也将汽柴油零售价推至历史最高位.在公车改革、油价破“8”、低碳节能的综合背景下,随着公务用车的限制越来越严,推行公务自行车将日益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


  在桂林街头亮相的公务自行车,已经引起一些市民的注意.家住叠彩路的刘运奇老人看见那些统一制式的自行车进出办公大院,还专门去问了个究竟.“看到公务员骑自行车出门,很容易联想起‘人民公仆’这个称呼,看着亲切,心里温暖.”他说.


  当公务人员与百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依赖媒体纸面和记者镜头时,没有车窗隔阂的公务自行车自然会成为一条很好的情感纽带.受访的市民都表示,希望公务自行车能一直走下去,并走得更远更长.


  桂林这100辆公务自行车也许不能马上改变什么,因为大多的公务员是否愿意在短途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