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汽油车型更省油 奥迪混合动力汽车Q5hybrid

来源:      2012/10/10   浏览1062次   

  如果说纯电动车的普及目前离我们还比较遥远的话,那么混合动力汽车可以说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伴随着国内油价的上涨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接受混合动力这种新型的驱动技术。

  很多国外大型车企也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纷纷将自身旗下的混合动力车型引入国内。Q5 是奥迪最先引入国内市场的一款混合动力车型,不过对于这点我始终有个疑问,奥迪为什么用Q5 来当敲门砖,而不是其它车型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发动机节油方面,大众的小排量加涡轮增压发动机其实已经可以做到很省油了,所以采用TSI 发动机的轿车与其竞争车型相比在节油方面有着明显优势。SUV 车型由于车身自重较大,相比之下油耗也要更高,而Q7 车型又属于高端SUV,购买它的消费者对油耗也并不是特别在意。排除法之后,奥迪率先将混合动力技术的Q5 hybrid 车型引入国内也就可以解释通了。

  在发动机动力上,混动版Q5 使用的是目前国产版的2.0T 发动机,并配备了quattro 四驱系统。与之匹配的是一台8 挡手自一体变速箱,以及一块可以输出39 千瓦的锂离子电池。

  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虽然Q5 hybrid 采用油电混合技术,但是与普通汽油发动机的Q5 车型相比,混合动力Q5 在原来安放备胎的地方装置了电池,所以自重比2.0T 汽油车型增加了130 公斤,实际真的省油吗?我们还是通过切身的试驾体验来找答案吧。

  越堵车越省油

  不过在真正上路前,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把hybrid 版Q5 车内的那套新仪表弄清楚。首先hybrid 版Q5 已经将转速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功率表。在驾驶中,你可以通过功率表来查看能量回收以及油电输出的进度情况。此外,原先仪表盘最左侧的水温表也更换为电池的电量表,可以显示锂电池目前储存电量的情况。

  启动车辆之后,发动机并没有介入工作,车辆仅启动了电动机。此时你需要查看一下功率表,因为在启动后,功率表指针已经从OFF 跳转到了READY, 车辆已经准备就绪,我们可以出发了。

  Q5 hybrid 的中控台上多出了一个EV 按键,这是纯电动模式。在此模式下以不超过60 公里的时速最多可以行驶3 公里,且油耗和排放为零。这种设计很有利于在城市中行驶,特别是在走走停停的堵车路况下。当你看到别人车的排气管都在“呼呼”冒烟的时候,你会感到很欣慰,因为不仅自身节约了燃油,你也为环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相比普通版Q5车型,Q5 hybrid在行驶中要更安静,令驾乘变得更加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当电量用尽,发动机启动时并不会突然发出很大的动静把驾驶员吓一跳,你甚至感觉不到发动机不知在什么时候就已经介入工作了。

  不光节油,而且跑得更快

  高速行驶中,发动机会完全取代电动机驱动车辆,而当收油门进行滑行的时候,此时电动机会自动回收电量并进行充电。车速越快,滑行的距离越长,充电的速度也就越快。

  其实功率表不光是显示车辆工作的状况,在每次回收能量的同时,无形中也是对驾驶员经济驾驶的一种鼓励。另外,还有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当全油门加速时,此时功率表的指针会打到BOOST区间,发动机和电动机会同时为车辆提供动力。两者同时工作时,该车最大功率可达180千瓦,峰值扭矩达480牛•米,完成0-100公里/小时加速只需7.1秒,比普通版2.0T车型快了0.8秒钟。

  比汽油车型更省油的Q5

  说得这么热闹,Q5 hybrid到底省不省油呢?通过我们对它为期一天的试驾,Q5 hybrid的平均油耗为9.7升。相比汽油版2.0T车型低了不少。需要说明的是,Q5 hybrid 在低速行驶时的节油能力会更强。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混合动力车型现在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个过渡。世界上各大汽车厂家已经将目光放在了更长远的纯电动车上,因为只有零排放、无污染才可以做到真正的“节能环保”。以目前的技术,电动车还无法超越300 公里以上的行驶距离。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电动车与汽油车型搭配使用,城市中的短途行驶可以让电动车来完成,而较远的长途旅行,还是要交给更加方便的汽油车来完成。或者我们可以再看远一点,未来的电动车可以单次完成500 公里以上的行驶距离,并且可以在10 分钟以内快速充电,到那时,汽油车可能就真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