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弯道超车”恐难实现 混合动力或迎春天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12/11/2   浏览819次   

  根据今年7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累计销售要达到50万辆,2020年达到500万辆。而眼下汽车市场整体低迷,新能源汽车也未能幸免于难,今年7月制定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可能将无法实现。

  重新反思电动车

  不过,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启动缓慢,2009年至2011年仅售出1.3万辆,其中还包括公交车和公用事业用车。2012年的数据尚未出炉,预计也不会出现大幅度提升。因此,有第三方分析机构指出,在目前政策下,乐观预测新能源车的累计销售在2015年将达到34.3万辆,2020年则稍高于100万辆,仍远远低于规划目标。

  电动车无法普及一方面是成本仍然无法降低,另外一方面,安全也是一大隐患。今年在深圳曾经发生一起电动车被撞起火案,尽管随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并不是电池质量问题,但是这仍然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同时,充电设施建设缓慢也成为阻碍电动车发展的现实问题,而且关于充电标准的争论仍然还没有结果,电动车普及的基本条件还不完善。

  对于车企来说,尽管在此前的车展上,众多车企一窝蜂地展出了许多新能源车型,但是其技术并不完善,其中大部分是冲着政府补贴而来,今年以来车展上车企已经趋于理性和务实。另外,一直被媒体广泛宣扬的能源危机并没有到来,事实上,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传统能源在一段时期内并没有枯竭的危机。

  在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电动车的发展遇到了全球性的低谷。电动车在中国遇冷并不是个案,即便是在新技术方面走在前列的美国目前也面临着此前规划目标无法实现的尴尬境地。有专家指出,在电动车尚没有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是更为现实的解决方案。

  混合动力更现实

  目前,国内也开始出现反思的潮流,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推广研讨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与纯电动相比,现阶段混合动力技术较为成熟,产业化条件要求较低,不需要基础设施支持,是当前我国最应该重视和推广的。”

  相比电动车的弊端和阻碍因素,混合动力技术却已经相当成熟,应用起来也比较容易。在成本方面,尽管混合动力车型较高,而且也没有政府的大额补贴,但是,随着众多车企的推进,混合动力车型的售价与传统动力车型正在逐步接近。譬如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型的价格发布时就引来行业一阵惊呼,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混合动力车早已不是远离现实的未来车型。”

  对于消费者而言,混合动力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根据某网站的预计,从2013年起,未来5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量将过百万辆,中国将迎来混合动力汽车的第一轮爆发。

  自主品牌车型少

  在混合动力即将迎来爆发期的时刻,自主品牌在这一领域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混合动力车型仍然以合资品牌为主,譬如被消费者熟知的普锐斯、混合动力凯美瑞、雷克萨斯CT200h等。而且新的车型还在不断引入,广汽本田今年宣布将导入两款混合动力车型,目前,CR-Z已经在其销售渠道内销售。一旦市场条件成熟,已经在这一领域积累了数年经验的日系车企在车型引入方面必将加快速度。

  相比之下,我国自主品牌方面却鲜有车型提供。据了解,包括长安、奇瑞、上汽荣威在内的自主品牌都曾推出混合动力车型,但遗憾的是,这些车型不是只在市场上“昙花一现”,就是止步于出租、公务用车领域,市场上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少之又少。

  另据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介绍,由于没能掌握在发动机和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方面的关键技术,在他看来,自主品牌的混合动力汽车根本不具备混和动力应有的特征。

  曾经寄望于“弯道超车”的中国汽车业恐怕仍要面临从当下起步的局面,这不仅是因为混合动力阶段无法跨越,更重要的是,技术的积累对于新能源车而言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