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关部门了解到,2006年天津口岸出口蓄电池3.2亿个,价值3.4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43.3%和43.2%。其中以镍氢电池、锂离子出口为主。专家分析,虽然我国电池出口有大幅增长,但同时欧盟绿色壁垒、原材料上涨、国外企业垄断高端市场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电池行业发展。
2006年以来,铅酸蓄电池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金属铅、镍的价格都开始大幅度上涨。原材料钴、天然锰粉、锌粉等价格也不同程度上涨,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使得国内一些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
政策风险令企业如履薄冰。欧盟委员会2006年2月3日发布电池和蓄电池指令,引入了便携电池中镉的含量0.002%的新限制。9月26日,欧盟《官方公报》颁布新的电池及蓄电池指令,出口欧盟的蓄电池不仅要满足近乎苛刻的汞、镉含量要求,还将承担昂贵的回收费用。而从11月15日开始,法国实施新的电子电器垃圾回收制度,欧盟其他国家也将陆续实施这种制度。如此频繁的政策出台,完全制约了中小企业对欧盟市场的出口。成本增加,技术落后给使得我国蓄电池企业困难加重。
高端产品被几家跨国公司所垄断,国内企业难以占领这部分市场。例如,多芯组电池是由多块电池芯组成,生产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利润丰厚,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中。多芯组电池中若单个电池芯的电容量不达标,则整个电池组的性能将大打折扣,这在生产工艺中被称为电池组的一致性。国外知名企业已较好地攻克了这一难题,而国内厂家绝大部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电池组一致性无法保证。因此,国际知名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商大多选用日本产品。
目前,我国电池出口结构还存在不合理,应用领域和市场较为单一,价格竞争激烈。研发技术低,制造成本高,原材料上涨和资源利用率浪费成鲜明对比,整体行业还需要逐步调整。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