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

来源:      2013/9/3   浏览9249次   

新能源已成大势所趋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大概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就是混合动力企业开始大规模产业化;第二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三,纯电动汽车开始进入市场,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选择何种新能源车的发展上,日本在混合动力车方面全面领先,比如丰田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混合动力方面;日产主攻纯电动车;而在美国,几种车也在同时发展,大众主攻清洁内燃机技术,将电动汽车作为公司发展的终极目标;通用选择了通吃:从内燃机到混合动力,再到氢燃料,一应俱全。

中美存差异,发展潜力巨大

而中国和美国有着显著的不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内部积极性和意愿更高。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更多是在政策裹挟和庇护下的发展。一个是靠内驱动力,另一个则是外部推动。

但中国市场上,仍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中国,汽车普及迅速,节能减排的需求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的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并实现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

中国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在传统汽车领域的沉没投资是最少的,因此历史包袱轻,发展纯电动汽车是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最好途径。

在电池领域上,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相对小。而且,在电池的重要原料——锂和稀土方面,中国具有资源优势,可以摆脱对进口原料的依赖。

多因素掣肘电动汽车产业化

当前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存在六大制约因素: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不明;电池技术约束,主要是续航力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客户消费习惯;电池制造成本高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明确。

其中两个根本制约的因素就是:发展路径不明确和客户消费习惯难以改变。如果产业的发展路径不明确,就意味着厂商、政府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在做决策的时候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成本、基础设施不足和政府补贴等问题的存在;

而消费习惯的两个核心是续航力和加油方式的问题,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里,200公里以下的续航力是不能接受的,而坐等9小时左右的充电完成“加油”是与汽车消费完全相悖的方向。

 

商业模式构建四要素

纯电动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电动车产业化合盈利的关键在于商业的创新,而非单纯的产品创新。首先在技术上应该以客户需求为重,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快速充电的错误方向上,而是创新思路,将开发重点转向标准化快速拆装上;同时,将电池的充电与智能化电网相结合,实现低碳经济理念。

第二,鉴于电池成本高昂,因此,如果大规模推广,应把电池从电动车的成本中分离出来,并运用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创新手段,为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提供融资动力;

第三,利用向传统动力汽车征收碳排放税多为电动车的财政补贴来源,向电动车制造商或电池的运营商和电动车的使用者提供财政补贴,并尽量用市场化的段来寻求市场的平衡。

第四,未来以电动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业态应该是包含政府、电动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电池运营商、电池所有者和消费者等的一个整体商业生态环境。并尽量用市场手段寻求行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