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车租赁能否成为主流

来源:中电动车网   华杰   2013/12/17   浏览6224次   

昨晚天津公布今日凌晨开始实施汽车限购政策,引发诸多争议,事实上这个争议的根本点就是对于这种政策基本思路的质疑,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讲科学执政、将以人为本的民主生活,现在这么一搞,有点打脸的感觉,不知道相应的政策制定者在多久的时间内尝到这样的苦果。

 

 

当然,今天笔者想要分享的话题是新能源汽车,因为很多人都想借用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和发展来替代汽车限购的政策,这是个好事情,不过好事情能否做好,关键点在于发展的方向对不对。

 

昨日看到媒体方面的文章谈到一家跨国汽车制造商联合一些城市推广纯电动汽车租赁的事情,事实上,如果硬要要推广纯电动汽车公共交通汽车还算可以接受,如果相应的续驶里程不足的情况下,开展纯电动汽车租赁短时期来可能还算可以,如果非要将这个方面定位成长期赚钱的行当,未必是什么好方向,笔者简单分析几点,以此让更多准备“限购”或者使用新能源来解决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情况的城市参考。

 

 

第一、电动车租赁更多在于示范作用。

 

如果谈到电动车租赁的相关情况,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体现如何去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去孵化市场,让电动车或者泛化来讲的新能源汽车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概念走向实际,走向我们民众可以认知的、可得见、可得着的日常用品上。所以,如果一个城市或者汽车制造商发展纯电动汽车租赁的基本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去从示范的角度培育市场,如果利用这个方面去赚钱,还需要考虑更多的东西。

 

第二、插电式电动车不适合租赁或者出租。

 

有些时候,我们示范某项东西是为了让这个东西更好,让民众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或者让大家看到这个东西有着非常美好的前途,但是有些东西通过示范可能起到的作用却是相反的。

 

这个涉及到什么样的电动车示范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这里面要注意消费者自己最担心的方面,比如说电动车的安全问题,在普通人的眼里,似乎电动车一碰就会着火,这些看似滑稽的问题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还有电动车的续驶里程问题,这些都是要非常注意的。

 

在安全问题上面,现在的汽车制造商推出来的产品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更安全,这些需要示范。在续驶里程方面,我们也要给予消费者一个比较理性的概念,比如我们曾经谈到了很多方面的是插电模式好还是换电模式好,如果要想在汽车租赁方面做到比较的市场,就需要在这两个模式做到最好,正像我们提到的,现在的很多电动车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比较小容量的电池,相应的续驶里程就打了折扣,这些就不适合用于纯电动车的租赁或者作为出租车。

 

对于换电模式来讲,在续驶里程、充电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一些,因为纯电动车的出租车或者租赁车辆,需要消费者短时间内使用比较长的距离,这些距离如果非让消费者等待很长时间去充电,就失去了租赁或者出租的意义。当然,如果上班族每天按部就班地进行特定距离的驾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更加适合一些。

 

第三、公共交通应选择轨道车辆或者混合动力汽车。

 

新能源汽车用于公共交通领域,更多的在于降低污染、减低燃油消耗,事实上,若干年前在很多城市我们都能看到一种电动公共交通车辆,这些车辆只不过比我们看到的一些车辆多出来两根线,少了一块电池,好像现在在一些城市也是一条或者几条这样的车辆。

 

现在大家都在谈新能源汽车,事实上,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并没有使用新能源,因为我们使用的能源还是石化燃料、还是电能等二次能源,这些能源若干年前都在使用,之所以称之为新,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方式改变了,这些改变的方式我们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说一窝蜂地加上电池然后取消了传统电动车两根线,然后我们的公共交通就成了“新能源”了,这些是不科学的,事实上来讲,对于电动车在公共交通上面的应用,笔者建议采用比较传统的轨道交通或者传统的电动车,因为虽然拖着两根线不美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不需要受到大成本、低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的限制。

 

退一步来讲,当年以发动机为动力的车辆之所以能够逐步淘汰电动车的公交车,也是因为发动机公交车移动的领域更加灵活多变,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建议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采用混合动力公共交通汽车,现在关于混合动力汽车概念已经被“拨乱反正”了,也即是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能降低城市工况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一种比较明确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这些在城市工况的表现尤其显著,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解决我们现在雾霭天气,至少能够让天津这些限购的城市另外一条出路。

 

第二种方案是从基础设施出发,发展无线充电技术,这项技术前几年在国外研究的比较突出,原理就是通过在道路上架设相应的设备,可能在地下或者路肩,然后这些设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给予车辆交互,进行无线充电,这样的情况下,车辆的驱动使用的动力电池就不再需要或者只需要很小一块进行补充电能就可以,这样的技术从理论上来讲是比较适合的,如果在公共交通领域使用,甚至可以拓展到私家车上,对于电动车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如果一个事物非常的好,意味着推广比较困难或者成本比较高,不过这些领域,至少动辄限制汽车购买、限制汽车出行要好很多,这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去解决现在城市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