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创业”,鲁冠球能否将万向打造成中国特斯拉?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14/4/14   浏览6036次   

个半月前,在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批准万向收购菲斯科汽车之后,万向集团这家45年前以农机修配起家、中国目前最大的汽车零配件公司,被追捧者誉为“中国的特斯拉”。

 

69岁的鲁冠球

 

国泰君安分析师当时发布报告认为,万向集团同时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动车电池公司(指A123)、电动车整车公司(指菲斯科),并且万向集团曾承诺将电动车业务注入万向钱潮,认为万向钱潮是非常优异的新能源汽车标的,菲斯科与A123协同可能塑造出另一个“特斯拉”。

 

2014年2月17日收购消息公布后,万向钱潮(股票代码:000559)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万向钱潮在随后的公告中澄清,只有在万向电动车公司盈利稳定后才可能投资;菲斯科是增程式电动车,与万向电动车纯电的技术线路完全不同,收购成功对万向电动车公司的发展不会有影响。

 

今年69岁的万向创始人鲁冠球一直有造车梦,只不过他生性谨慎,没有同乡李书福宣称“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豪气,始终没有切入整车制造,可从汽车业赚钱的能力一点也不差。

 

1999年,他看到了电动车的前景,遂从电池研发起步,逐步在海外大举收购。但万向电动车至今没有赚钱,也没有推出针对个人消费者的电动车产品。这很难让人相信,万向会成为未来中国电动车的领军者。

 

收购菲斯科这家美国领先的电动车公司,能否改变万向的电动车命运?

 

“越了解,越害怕”

 

“汽车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且成熟的产业,看到利润率高就贸然闯入,风险太大。”

 

“您想不想造汽车?”

 

“做梦都想。但实力还不够。等条件好了,一定做汽车。我这一代做不了,我儿子也要做汽车。”11年前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鲁冠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一年多后,鲁冠球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进一步解释,万向造汽车要有三个条件:自己的能力、社会大环境、合作方的实力。他认为当时万向资金和人力资本不够,没有掌握做汽车核心技术的团队,离1000亿元的营收目标很远,社会大环境也不允许,门槛太高。

 

“越了解,越害怕,汽车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且成熟的产业,看到利润率高就贸然闯入,风险太大。”他说。

 

鲁冠球的担心不无道理,当时就有不少人闯入整车制造、最后铩羽而归的例子,其中既有奥克斯、波导这样的“外行”,也不乏汽车零部件企业。

 

2000年,万丰奥特通过收购上海长风客车厂进入整车生产,成立了上海万丰汽车公司,主要生产SUV,2006年停产。2003年,华翔集团以收购、增资等形式入主富奇汽车,投资数亿,也是生产SUV,2006年也停产。

 

2004年也传出万向试图借昌河汽车进入整车制造的消息,万向予以否认,双方只是合资成立了一家汽车模块化工厂。可以确认的是,2004年国家发改委收到四十多份浙江民企汽车要求进入汽车整车生产目录的申请,其中就有万向。

 

同样是在浙江,以冰箱配件起家,打着造摩托车旗号偷偷生产汽车的吉利,率先在2001年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汽车生产资质的民营汽车企业。相比之下,万向造车的强烈想法和实际行动显得并不合拍。

 

直到2005年6月,万向作为发起人参股广汽股份,占其总股本的3.99%,成为广汽股份第二大股东,算是间接进入了汽车整车制造,不过它选择的方向是新能源汽车。

 

“机会来了,要挣大钱了!”

 

“将来,如果成功了,我们就搞电动汽车,圆我们几十年的汽车梦想;如果不成功,我们就老老实实退回来,搞电动汽车的零部件给电动汽车配套。”

 

2009年4月25日,万向投资13.65亿元,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生产基地。科技部部长万钢率领科技部多位司局长,专程赴杭参加仪式。

 

这是万向创业40年来第一次搞大型庆典活动。万向的前身,是1969年鲁冠球用4000元在钱塘江畔创办的农机修配厂,兼做农具,1979年,鲁冠球就看到报纸上介绍,中国以后将发展交通行业,他决定砍掉农具业务——为此当年万向的收入减少100万。占其总收入的近一半,开始专注于汽车核心零部件之一的万向节,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在致辞中,鲁冠球提到,“我们为什么要搞电动汽车?除了看好国际趋势和国家政策以外,还因为它是万向40年汽车零部件优势的延伸。将来,如果成功了,我们就搞电动汽车,圆我们几十年的汽车梦想;如果不成功,我们就老老实实退回来,搞电动汽车的零部件给电动汽车配套。”

 

万向的电动车项目始于1999年。这一年恰好也是最早量产的纯电动汽车——通用汽车EV1项目夭折之年,而万向启动该项目的由头,是1999年4月6日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市政府和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共同主办的全国“清洁汽车行动”。2000年4月,万向确定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整车发展思路,并在两年后成立了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研发出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第一辆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也研制成功。

 

鲁冠球这次看准了产业风向。

 

中国政府在2009年接连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通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政策,首次提出新能源车战略,安排20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确定了20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等。各汽车整车企业都竞相开启新能源车项目。

 

“十年啊,电动汽车我搞了十年,从来没有赚过一分钱。现在机会来了,要挣大钱了!”鲁在奠基仪式上表示。但还没挣到大钱,万向电动车就频频出现问题。

 

先是2004年在杭州上路的纯电动公交车质量问题,到了2010年,万向电动车制造的上海世博纯电动大巴冒烟,又引发争议。

 

2011年4月11日,杭州首批电动出租车上路运营尚未满三个月,一辆搭载了万向电池的众泰朗悦纯电动出租车突然自燃。尽管第三方最终鉴定报告认为,此次事故发生不能认定电池单体设计、制造方面存在质量问题,而是电池成组后不能完全满足车辆使用环境的需求,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电池漏液、绝缘受损以及局部短路的情况,但这一事故对万向电动汽车电池的打击很大,一位国内动力电池公司的高管对记者表示,“根本销不动”。

 

同时,万向与美国公司的两起电动车合作项目也命运多舛。2010年5月,万向集团与专注于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业务的美国Ener1公司合资(浙江万向Ener1动力系统公司),首期投资3亿多美元,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的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两年后,Ener1申请破产保护,后重组。目前,这一合作已经告吹。

 

2012年2月17日,万向集团与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在洛杉矶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拟成立合资子公司,由万向投资1亿美元用于开发并生产电动商用车,包括纯电动校车。但据前述万向美国公司高管向记者透露,史密斯电动车公司的合作推进缓慢,目前双方尚未确定是否一起在中国造车。

 

近5年过去,万向电动汽车不仅没有如鲁冠球预期的赚到大钱,甚至还没能盈利。

 

2014年2月25日,万向集团下属的零部件上市公司万向钱潮在一份公告中披露,“目前万向电动汽车公司产品尚未实现批量,无法实现正常盈利,2013年仍继续亏损”,“由于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生产与消费受制因素较多,预计在未来2年内,万向电动汽车整车难以形成规模”。

 

在此一周前,万向经过三天19轮竞价,最后以1.49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电动车公司菲斯科。这个数字大约是菲斯科最初寻求收购价的六倍。

 

收购菲斯科是资本游戏?

 

早在2013年初,菲斯科处于破产保护边缘时,来自中国的东风、吉利、北汽都曾表示出收购意向,东风集团曾爆出出价3.5亿美元购买菲斯科85%股份的计划,但是在“利用美国纳税人的钱开发出来的技术不应流向中国”的反对声中,没了下文,最后和万向美国竞拍菲斯科的是香港富豪李泽楷旗下的混合动力技术公司。

 

据《波士顿环球报》报道,在前摩根士丹利清洁能源业务分析师JoshuaParadise看来,以菲斯科第一款汽车卡玛此前少得可怜的销量(1800辆)和高成本,这一收购看起来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也像是一场虚荣的交易。”他认为对菲斯科的兴趣也许还会阻断万向创始人鲁冠球的造车梦。

 

一位参与竞拍的万向美国高管告诉记者,这一价格完全是边打边谈边看得来的。价格完全根据条款而言,不同条款下买同一个东西意义不一样。比如,原本菲斯科车身制造公司提出买家不能拥有菲斯科LOGO,每辆车要向其缴纳250美元的使用费,而最后这一LOGO的延续性是作为交割条款,这个LOGO本身可能就值几千万美元。

 

据这位万向美国公司高管透露,万向最后能够成功收购菲斯科,是因为提供的条款打动了菲斯科债权委员会。万向收购菲斯科一共1.492亿美元,包括1.262亿美元现金、800万美元的承担债务,以及万向指定一关系企业普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