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网讯:在特锐德(300001)青岛崂山总部厂区的一侧,整齐停放着十辆正在充电的特斯拉,但在每辆车的四周,却没有常见的充电桩设施,“秘密”都隐藏在汽车下方的停车挡板内。在现场演示过程中,只见工作人员从停车挡板中抽出充电插头将其插入汽车充电槽中,随后通过手机APP软件扫描挡板上方的二维码来激活充电系统,后续充电进度随即实时显示在APP软件及特锐德后台终端上……
上述实践操作,仅仅是特锐德“汽车群充电系统”优越性的部分展示。在公司董事长于德翔眼中,依托多项创新设计,“汽车群充电系统”的推出将颠覆传统桩式充电模式,并由此开创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显然,已在箱式变电站领域深耕多年的特锐德,如今又有了新的发展奋斗目标。
弄潮汽车充电
“如果说项目筹划初期内心还有些许忐忑的话,那么国家接连出台的扶持政策则逐步坚定了公司发展汽车群充电系统的信心。特别是8月初听闻国网退出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的消息后,我兴奋得一夜没睡着觉,我意识到,特锐德的机会真的来了。”
在特锐德7月下旬宣布进军汽车充电领域之后,身为公司掌舵人的于德翔便没有了“假期”概念,就在接受记者采访后的次日一早,于德翔又再度飞赴外地,与当地政府领导和专家分析、商讨“汽车群充电系统”在当地的落地方案。
根据特锐德的投资计划,公司拟投资6亿元成立“青岛特锐德汽车充电有限公司”,并以该平台打造智能汽车群充电系统,从事汽车充电系统研发及充电运营等相关服务。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度的提高,建桩难、充电难已成为车主的一大顾虑。在现有“一车一桩”模式下,建设充电桩需占用额外的空间,且外界还担心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小孩随意触摸)。
相比之下,特锐德的汽车群充电系统则脱离了充电桩的概念,其将各个充电桩的供电电路、充电控制电路和区域监控模块都集成到一个多功能充电箱变内,充电终端仅留有充电插头(隐藏在停车挡板内),这不仅降低了充电设施造价,还实现了集中管理和有序充电。而即便插头裸露在外,其具有的无电、防水特性也规避了潜在安全隐患。而用户充电服务结算则通过手机APP上升到“互联网云管理平台”处理,节省了运营成本。
群充电系统的另一大特点是实现了区域充电的调度管理。据于德翔介绍,未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家用普及度的提升,当车主下班后大量电动车集中充电时,必然会对小区接入电网造成负荷冲击,甚至对小区整体用电造成影响。但使用群充电系统则完全没有这一顾虑,待车主选择充电后,系统会根据其下次用车时间智能分配充电时点。“大部分车主是第二天清早用车上班,群充电系统则对所有充电车辆进行统筹规划后,选择在电价低、用电负荷小的凌晨进行充电,真正实现了对电网的削峰填谷作用。”于德翔解释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汽车群充电系统目前尚处试验推广期,但其凭借上述优点已赢得了一些地方政府和汽车厂商的认可。9月10日,公司与北汽新能源草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北京、青岛等地强强联合、共同推广电动汽车充电业务;9月16日,公司与芜湖市政府签署协议,双方将设立合资公司在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终端网络投资建设、充电运营、电动汽车销售等方面展开合作;10月24日,公司又宣布与众泰汽车、湖南经济技术担保公司共同设立新公司,推进公司“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在湖南地区的应用。
于德翔坦言,汽车群充电系统在初期推广阶段可能不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甚至出现亏损,但公司更为看重的是该产品全面铺开后所带来经济效益及一系列“附加值”。以10万个智能汽车充电终端计算,待推广期过后按照每两个充电终端服务一个车辆、每车每年1.2万公里计算,单个智能终端年均利润约1500元,全部智能终端年利润预计为1.5亿元,智能终端设备生命周期内总利润约15亿元。
根据于德翔的设想,特锐德未来不仅提供汽车充电服务,同时还会依托这一平台开展电动汽车租赁、销售乃至维修等全方位服务。当充电插头插入汽车后,后台的云管理系统便会全面检测汽车的各项设备,对是否需要维修、保养等给出合理化的操作建议,真正实现云服务的一体化、智能化。
“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将公司打造成中国汽车充电产业的第一平台。”于德翔对此信心满满。
精耕箱变领域
汽车群充电系统的推出,向外界展示了特锐德的创新经营思维。而在公司传统优势产业——箱式电力设备上,特锐德则立志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特锐德厂区北侧,喷有蓝天白云和草地彩绘的几个大型集装箱体格外引人注目,这其实是特锐德最新产品110KV的城市中心智能变电站。
“这是目前国内体积最小的110KV变电站,相比于传统变电站几千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该变电站占地面积仅380平方米。”据公司执行总裁屈东明介绍,城市中心智能变电站采用一体化设计的概念,完全颠覆传统变电站的建设模式,且建设使用周期较传统变电站大幅缩短。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大中型城市对110KV城市变电站的需求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未来整个市场空间巨大。特锐德本次研发的城市中心智能变电站则凭借着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的优势得到了客户的青睐。据悉,公司第一台产品已供货给榆林客户交付使用。
除了变电站设备外,特锐德在一体化光伏变电站、城市轨道交通、车载式移动变电站等多个领域也进行了开拓创新。8月20日,特锐德宣布与山东冠丰种业、冠县国资经营公司签署总额达9.25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合作意向书,公司作为总包商为冠丰种业建设高效农业光伏发电系统和工业园光伏发电系统,同时,该项目将使用公司生产的并网所需一体式光伏发电箱变等设备,从而带动设备销售约9000万元。“我们进军光伏产业的同时也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即在投资光伏发电项目的同时还能带动我们箱变设备的销售。”屈东明表示。
目前,在电力、铁路等传统的优势领域内,特锐德箱变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而汽车群充电系统、光伏发电箱变及城市轨道交通箱变设备的庞大市场需求,已令公司出现产能不足的状况。
“目前的厂区是公司首发募投项目所建厂区,我们现已把厂房全部改造成了双层车间,但依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过,这一问题将在明年得到缓解,据屈东明介绍,特锐德总投资容量20亿元的胶州工业园将于明年投入使用,达产后公司产能将是现在的3倍。
剑指国际市场
在产能大幅释放的预期之下,特锐德国际化战略发展目标也日渐清晰:即在二次创业期间,建立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创新、市场、产品管理体系架构,把特锐德打造成百亿级世界品牌企业。
但作为掌门人,于德翔也清醒地意识到,仅靠传统进行管理模式或很快遭遇发展瓶颈,从而难以完成上述营收目标。
“这就像垒硬币一样,十个、二十个没问题,垒到三、四十个也可能颤颤巍巍不倒,但到一百个势必要倒。为何国外大公司能做到千亿美元销售却没有倒呢?其实他们是在硬币上打了一个孔,用一根线穿了起来。”于德翔形象地介绍了他眼中的公司管理理念。
依托这一战略构想,特锐德今年10月中旬正式推出了国际化战略,宣布聘请曾任职于西门子集团的罗兰德博士担任公司总裁,并力争3-5年时间令公司国际市场销售市场突破10亿元。
在特锐德公布国际化战略后,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国内某知名大学人力资源教授在得知特锐德聘请“老外”当总裁后,随即向于德翔表达了自身的想法。“聘请一个老外担任公司总裁,国内还没有成功先例,因此从案例学上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选择。”于德翔向记者转述了该教授的担忧。
“事实上我先前也考虑到了这一问题,但其他公司之所以没有成功案例,在我看来是人心不齐。老外有他的管理方式,并要求下面严格执行他的运营理念,但以按原有模式经营多年的国内高管团队或许并不服气,执行效率大大降低。” 于德翔进一步指出,“特锐德的经营发展目标则十分明确,在聘请罗兰德担任总裁后,公司原来的总经理屈东明担任执行总裁,罗兰德交代的事情由屈东明协调各个副总具体执行,相当于让各大高管跟罗兰德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整个团队高效运作。而在罗兰德2017年离任后,经营理念得到充实、进步的国内高管团队则会重新接手管理权。”
在罗兰德掌舵之下,特锐德国际化的目标是——产品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