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将颠覆汽车行业

来源:厦门日报      2014/12/2   浏览7790次   

 

人物名片:吴碧瑄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从事高科技和电信领域工作近20年,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董事,摩托罗拉公司移动设备领域的业务发展高级总监。2006年加入苹果公司,在她任苹果大中华区教育与企业业务总经理的3年期间,总业务量增长了近十倍。2013年12月加入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负责特斯拉中国区事务。

 

models拥有0至100公里5.6秒的加速能力,最高车速可达200公里每小时。


 

上周六,特斯拉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吴碧瑄在厦门大学芙蓉湖畔展开了一场以“环保、创新及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演讲。500多位各行业精英、学术专家和媒体慕名而来,听吴碧瑄讲特斯拉的故事,共同探讨环保事业、创新精神及创业梦想。

 

演讲结束后,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吴碧瑄,深入了解了特斯拉品牌的精髓和追求。

 

“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有机会改变世界”

 

吴碧瑄穿着一袭素雅的白色长裙款款而来。这位外表瘦弱的女子,却拥有惊人的履历——放弃已经进入收获季节的苹果公司,转战一个需要从零开始,并且毫无前车可鉴的新兴行业。

 

“创新已经融到我的骨子里了。”她说,“我追求新鲜感,需要新的挑战。刚进入特斯拉时,公司才20号人,到下个星期,我们马上要达到500个员工。靠自己一点点努力建立起来的事业,比维持一件已经做到顶峰的事情更有吸引力。”

 

吴碧瑄相信,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就有机会改变世界。她说特斯拉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全球每年增加8000多万辆汽车,而其赖以生存的石油资源却十分有限。我们需要更多的电动来加速可持续交通的发展,这就是特斯拉的目标——通过提供高性能的电动车,来加快世界交通向电气化转型。”

 

“苹果颠覆手机行业,特斯拉颠覆汽车行业”

 

先后在苹果和特斯拉两家著名科技公司任职的吴碧瑄,对它们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她认为,这两大品牌的发展之路十分相似。像苹果颠覆手机行业一样,特斯拉绝对是汽车行业的颠覆者。

 

纯电运行,“0”油耗、“0”排放,接近于“0”的用车成本,这与现有的传统汽油车完全两样。而与宝马7系、奔驰sclass同级的定位,以及秒杀汽油界豪车的高性能,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纯电动车续航能力低、操控性能不佳、定位偏低端等观念。“特斯拉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的方向,要开发一辆纯电动、高性能、看一眼就想要的车,所以第一代特斯拉roadster以跑车的形象出现,售价15万元美金,并赢得了诸如布莱德·皮特等影视界明星的推崇。虽然只生产了2000辆,但已让特斯拉声名远扬。现有车型为特斯拉第二代车型models,75000元美金的售价比第一代下降了一半,年产量也达到35000辆,让更多热爱科技的时尚、环保人士能拥有它。接下来的第三代特斯拉,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的成熟,价格可以再降一半,产能可以实现翻番,让更多人轻松拥有。”

 

吴碧瑄告诉记者,她更愿意称特斯拉为一家科技公司,特斯拉一直致力于科技领域方面的研究,比如特斯拉正在研发一款搭载双电动机的全球最快车型,百公里加速只要3.4秒左右。

 

“特斯拉改变生活方式”

 

吴碧瑄也是特斯拉models的车主。她说,特斯拉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它的驾驶体验与以往任何车型截然不同。特斯拉宁静,电动机完全没有一点噪声,坐在车内完全感觉不到车外的喧嚣嘈杂;它顺滑、平稳,电动机的反应更为直接,说走就走,说停就停……”吴碧瑄说,习惯了特斯拉的驾驶体验,就再也回不去了。“在北京偶尔遇上单双号限行时,把旧的汽油车拿出来开,总会因为不习惯而闹不少笑话,特斯拉带来的生活方式让人上瘾。”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所担心的充电问题,吴碧瑄告诉记者,回访信息反映,80%以上的特斯拉车主都不曾受此问题困扰。“统计表明,车主90%以上的时间是在同一个城市生活,特斯拉500公里的续航里程对每日回家的用户来说十分充足。而对于每一辆车来说,其98%的时间是停在停车位上,为此,特斯拉提出了充电的立体解决方案,包括目的地充电和超级充电。目的地充电指在工作、生活、消费娱乐等场所设置充电桩,而此类充电桩的数量目前在全国有600多个,该数字还在逐步上升。超级充电站则提供快速充电,20分钟就能补充250公里的续航里程,在全国目前也有34座共计190多个充电桩。总而言之,特斯拉的充电已经越来越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的高科技装备让车跳脱出代步工具的框架,它还可以是一个移动办公室。得益于pad的应用,智能、移动式的办公条件已经成型,在美国,特斯拉还可以跟“facebook”等网站直接连接,在中国,类似的功能也将逐渐被完善。不论是移动互联、智能化车载或是电机、芯片等,特斯拉带动的是多行业的变革。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