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躲霾”旅游走红 煤炭清洁技术和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谋变之道

来源:河南商报      2014/12/4   浏览7618次   

 

除了对生活消费领域有影响外,雾霾对产业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十面“霾”伏的背景下,“冬躲霾”旅游意外走红,而煤企和汽车市场却“雾霾重重”,煤炭清洁技术和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谋变之道。

 

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高污染企业“另眼相看”,其过不了“环评”关的项目将面临被截肢命运,相反,生态类项目成为政府引资的“香饽饽”。

 

旅游

 

“冬躲霾”旅游市场走红

 

冬季是旅游市场的淡季,然而雾霾导致的环境问题,使得部分游客选择空气好、天气暖和的旅游地,一种名叫“冬躲霾”的旅游产品走俏起来,冷清的旅游市场因此被暖热。

 

“从11月中旬开始进入南方旅游旺季,‘冬躲霾’的游客,主要去向集中在海南和云南,散客数量从11月开始每月增加50%以上,海南当地接待量增加70%到80%。” 河南康辉旅行社国内部负责人张艳称。

 

此前河南领跑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瑜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11月前往海南、云南以及境外海岛的跟团游客数量,同比去年增长50%~60%。

 

“‘冬躲霾’的游客主要分三种,一种是过冬的‘候鸟老人’,至少10天,一般一个月;第二种是公司奖励员工或者客户的跟团游,常规的是5天的‘双飞游’,价位在2300元。”张艳称,“近两年机加酒(飞机加酒店)的半自助游开始增多。”

 

依据中国国际旅行社总裁助理蒋喜英的经验,去南方旅游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此外,她称,“冬躲霾”的去处不止南方,以观看雪山、冰雕为主题的冬游西藏、冬游东北线路也在市场上走热。除了“冬躲霾”因素外,“淡季比旺季价格便宜”也是游客选择冬游的参考因素之一。

 

“目前预订元旦5日游的很多,但春节假期的南方游是大头。” 河南中州国际旅行社部门经理牛红波预测道。

 

为了吸引“冬躲霾”的潜在游客,各大旅行社和景区打出“冬躲霾”宣传牌。早在去年12月,海口就发出“雾霾天请到海口享富氧生活”的邀请。今年3月,携程旅行网推出“雾霾险”,如果在目的地遭遇雾霾,符合条件的国内游游客每人最高可获得350元赔偿。

 

煤炭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成煤企“救星”

 

造成雾霾严重的一个原因就是煤炭消费量过大。

 

小编了解到,国内外煤炭使用技术的进步,已经证明采用先进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可以大幅降低甚至达到与使用天然气时一样的排放要求。

 

平煤股份董事会秘书黄爱军告诉小编:“大型工业使用煤炭造成的污染,采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是可以被治理的。”

 

据了解,安阳钢铁目前炼钢所使用的煤炭都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燃煤。他们买回精煤后,用自己的炼焦厂炼出焦煤,然后再用来炼钢,以降低污染排放。

 

对于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平煤股份是如何规划的?黄爱军说,主要是洗煤、炼焦等方面拉长煤炭产业链,制成煤气和新型材料。“平煤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在国内来说算是比较靠前的。”

 

郑州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荣增称,“要降低雾霾,需要从改善现有的产业结构、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下手。”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孙晓萍表示,“目前,公司冶炼大多数用天然气,只有少量燃煤,目的就是减少污染排放。”

 

汽车

 

限制燃油汽车,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当然,燃煤用得过多不是我国空气质量差的唯一原因,机动车排放和工业排放对污染的“贡献”逐年增加。

 

数据显示,2003年到201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从2400万辆增长到1.37亿辆。

 

以郑州市为例,机动车的保有量为234.6万辆,这些行驶在路上的车,每天的燃油排放,不但使城市气温升高,还增加了污染排放。

 

那么,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空气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呢?APEC会议期间,北京、天津及河北一些地方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部分公车停驶,北京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总量大幅下降,其中,氮氧化物减排44%,颗粒物减排58%,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49%。

 

由此可见,限购、限行、淘汰黄标车,推出提高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征收拥堵费和排污费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将被更多的地方机构采用。

 

另外,对于解决尾气排放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但目前还有诸多条件不能实现,从而阻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许继电气董事会秘书姚武表示,新能源汽车推广缓慢受多重因素制约,其中,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是典型问题。

 

交通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初具规模,新能源汽车对城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贡献率达到20%。

 

小编了解到,目前,河南已经开始在高速公路上建充电站,以此来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

 

招商

 

项目未动,“环评”先行

 

去年3月,河南新乡一家造纸厂违规排污的案例曾轰动一时。当时,农民称“污水浇灌的麦子只卖不敢吃”,最后企业被责令关停整顿。

 

那么,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是一切以GDP论英雄,还是会对高污染企业说不呢?

 

“在招商引资中,‘环评’(环境影响评价)是第一位的,拿不到环保部门的评测,后面程序都走不动。”洛阳市商务局副局长胡大鹏说。

 

位于洛阳市伊洛工业园区的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吊机缓缓推动……

 

这个在外界看来应当归属于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尽管是洛阳市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但也要经过环保部门的一系列测评。“项目没开建就开始了环境评测,我们不存在废水等违规排放问题。”洛阳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袭建德称。

 

开封市不但拒绝高污染企业和项目的落地,还主动吸引文化旅游类等生态项目入驻,占地5300亩、总投资120亿元的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便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我们打造的是水乡古镇,不仅没污染,而且还有绿化,有益于生态。” 项目的投资方河南开心一方集团副总裁车建卫说。

 

雾霾锁城、空气告急状况下,高污染项目在“环评”环节就被封杀,相反,生态类项目成为城市垂涎的“香饽饽”。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