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国新能源车市回顾:新政策与新技术助力汽车行业发展

来源:三湘都市报      2015/1/10   浏览14556次   

 

随着2014年12月的结束,我国汽车市场又经历了繁荣昌盛的一年。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新的政策、新技术的出台和运用。

  

油耗限值、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影响着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车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创新,让汽车更智能、更节能,汽车产业向着环保、智能化逼近。有业内人士表示,谁掌握了先机,就能赢得未来车市。

  

车企:几家欢乐几家愁

  

虽然2014年12月汽车产销数据还没有公布,但这一年大局已定,再次超过2000万辆没有悬念。德系车、美系车、韩系车、日系车、法系车、自主品牌,均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以大众为代表的德系车,在2014年继续扮演着市场霸主的角色,短期内难逢敌手。虽然速腾的“召回门”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

  

以通用、福特为代表的美系车,虽然没有德系车的所向披靡,但是凭借福特、别克、雪佛兰等品牌新车的不断推出,均发挥出色,销量紧随德系车之后。

  

以北京现代为代表的韩系车,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市场,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越战越强,成为中国市场仅次于大众和通用的汽车厂商。

  

以本田、丰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沦落成了配角,即使有丰田雷凌、本田缤智等新车型的上市,依旧未能挽回日系车的颓败。

  

与合资品牌的风生水起相比,自主品牌的处境极为艰难,哈飞汽车、力帆汽车、华晨汽车等自主品牌几乎被遗忘。就连吉利、奇瑞、比亚迪等汽车品牌,在2014年的表现也难言及格,唯独长安汽车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其中自主品牌SUV在这一年让人惊喜,2015年这一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政策:引导汽车发展新方向

  

油耗限值、能源汽车免购置税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与车企密切相关。这些政策或将引领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4年5月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2015年我国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2020年降至5.0升/百公里。这给汽车企业降低油耗研发新技术下了硬性规定,不达标将被淘汰出汽车圈。

  

2014年5月16日,公安部、质检总局联手发布《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规定从2014年9月1日起,施行6年以内的非运营和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免检制度。

  

《意见》的发布大大方便了有车一族。车主无需再频繁进出机动车检测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检测厂出现违规现象。

  

8月5日,《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出台,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与此同时,各地方城市也推出相应的补贴政策和鼓励措施。

  

2014年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真正步入百姓生活的一年。密集出台的优惠政策一方面提高了车企发展新能源车的热情,另一方面降低了新能源车的购置成本,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技术:汽车智能化取得突破

  

汽车智能化与对车辆更高的环保需求成为汽车技术创新的主题。2014年车辆动力总成优化、安全驾驶、信息交互以及车辆操控技术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车联网技术成为了2014年汽车新技术最为热门的话题。车联网技术通过各种传感器将车辆信息采集后,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得出最佳方案。举例来说,在回家的路上可以通过车联网系统提前启动家中的热水器。

  

或者通过手机就可远程启动汽车、关闭车门、开关空调、远程定位等等。这项技术的到来将把我们带到汽车智能时代,就像当年苹果手机引发的革命。如今,通过车联网技术也将掀起一场新的革命。

  

在新能源领域,燃料电池是另一种不错的选择。燃料电池,实际它并不发生“燃烧”化学反应,而是利用氢气和氧气产生化学反应释放的电荷来形成电流,其中的关键技术为“电解质薄膜”拆解氢气,这也是燃料电池领域最难被攻克的技术壁垒。

  

燃料电池技术可以使电动机功率相当于普通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此外,3分钟可以充满两个储氢罐,里程超过600公里。

  

在灯光技术方面,汽车灯光技术经历了卤素、氙气、LED时代,如今激光大灯已经用于量产车上。激光大灯拥有诸多优点:激光大灯拥有LED灯组一样响应速度快、亮度衰减低、体积小、能耗低、寿命长等大部分的优点。

  

当满足同样照明条件时,使用激光大灯的能耗不到LED大灯的60%,进一步减少了能量消耗,也更加符合未来汽车的节能环保趋势。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