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创业团队揭秘:他们为何选择做电动车?

来源:iDoNews 专栏      2015/4/30   浏览20149次   

 

 

风投遍地,互联网渗透、联结、改造一切的时代,很难想象会有一个两亿用户的庞大市场在原地踏步:两千多个品牌,超多规格和款式,却没有一款让人满意的车。

 

 

司空见惯、一直存在于普通人视野中的电动车,过去没有人在乎,为什么?

 

表面上,两轮机车有许多显而易见的特点。

 

速度比自行车更快,续航里程更远;

 

行驶自由度/灵活性比汽车更高,能适应更多的路况,穿梭在堵车等各种交通状况下;

 

售价比汽车便宜太多;

 

两轮电动车似乎兼具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点,好像什么都行。但是这些优势,换一个视角,又变成什么都不行。

 

比自行车更快,比汽车有更高的灵活性/自由度,而速度/自由度兼而有之的结果,是机车在道路上“不可控”,许多车祸与高速行驶的机车相关;

 

速度/续航里程比不上真正的汽车,也不能像开车一样,隔绝暴雨、风沙、寒冷或炎热的天气,骑乘舒适度、用户体验上难有质的突破;

 

总结下来,两轮机车只是过渡、妥协的出行工具,普适性非常高,但是又难堪大用。更糟糕的是,两轮机车这么一个庞大且传统的行业在中国,从诞生开始就没怎么变过。还停留在家族式企业、线下门店经销商地推、请明星在电视台轰炸广告的时代,再加上产品价格不透明、售后服务极差、中间成本高...
 

越是“传统”的行业,越是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更何况,即使行业现在是这么一个不思进取的状态,在中国依然收获了2亿用户的巨大市场。

 

电动车看似鸡肋的功用,可能是你没有真正认真对待。

 

这个时代有很多最近的技术最好的创新没有“考虑”过两轮电动车。比如Tesla上的松下NCA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先进的BMS电池管理系统,智能手机上的精密传感器。如果是锂电驱动,就有可能延长一倍的续航里程。如果运用互联网企业最新的软硬件技术,让电动车再插上智能化的翅膀,防盗、驾车体验、车辆状态监控、行驶控制、智能提醒...这会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出行工具么?
 

两轮机车,以往城乡结合部流行的东西,之所以会脏兮兮地堆在人行道的一角,应该是设计问题。

 

同行都在走捷径,连标准的产品开发流程都省去,视设计为无用功,一心想着节省成本不遗余力”抄抄炒“,产出无数个型号机车的时候。我能不能请Frog Design、Honda的跨界设计师组合,用户体验主导的产品开发流程,反复试验、调校、再推倒重来,一年就开发一款两款通用型号,只做精品?
 

还有价格不透明。

 

这个互联网思维渗透一切的时代,电动车企业还在想法设法“剥削”经销商,经销商当然就把杂七杂八、有牌子没牌子的产品一齐堆在一个黑乎乎的店面里,甚至露天摆放,有一个客户过来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厂商妄图掌控经销商,经销商妄图忽悠消费者,各怀鬼胎的各方都想着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最终牺牲的是购物体验,无法建立品牌认同,价格不透明。
 

如果像小米那样率先砍去中间环节,先用紧贴成本的高性价比做量。以设计以优秀的人机体验在同质化的产品中做突破。维修、定制化更换配件等售后服务可以在官网预约,甚至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上门服务。
 

对其他企业来说,想法是好的,但是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李一男却真正在这么做。

 

另外,以苹果2004年底开发2007年发布第一代iPhone为例,司空见惯的产品、成熟的市场要做出差异化,延伸一件已经成型的产品的定位,必然要提前布局很多年。而差异化,坚持特定独行开发一款产品,前提条件是你能聚起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李一男微博最近公开牛电科技团队,据深入了解,他显然是先聚齐了一帮史上最大混搭团队,潜心开发产品时日良久。

 

胡依林

 

微软设计师,前 Frog Design成员,设计分析家。个人格言 “顺境时恪守初心,逆境时憧憬未来 ”,初中毕业奋斗十五年走上人生巅峰,却再次抛弃一切千里骑行奔赴北京,成为牛电科技联合创始人。
 

张一博

 

码农、市场营销、产品经理三位一体,前小米市场部高层,个人履历丰富。工作狂,非常享受创业公司氛围,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的现实典范,牛电科技市场营销副总裁。

 

Joseph Nelson

 

新西兰人, Honda 前欧洲设计师,通晓韩语。 10岁开始骑摩托车,良好的艺术天赋加勤奋,牛电科技主设计师。

 

何卫华

 

带领三家公司上市的供应链大牛,在还不知道要做啥的情况下毅然加入, 了解业界现状后表示,业界最高点比不上我要求的最低点。

 

刘成栋

 

英文名RAYMAN,电气研发合伙人。疯狂钻研电子电路系统,工作即发自内心的热爱,主导开发了 Rayman动力系统。从擅长 “破解 ”等逆向工程,到开发ECU 中控、BMS 电池管理系统,强迫症般无法忍受不可控的子系统。极客、完美主义者、工匠精神,每个都是能贴在他身上的标签。
 

足够混搭足够跨界的团队,行业内从未有过的开发标准,运用最新的技术最好的材料“重新定义”一辆两轮电动车。还引进互联网的玩法,在企业营销、透明定价、服务上升维。

 

最niu电动车据说是沉寂多年的李一男最后一次创业,这让我想起了雷军创办小米的前前后后。小米成立5年多一飞冲天,在这个已然完全不同的时代,技术天才改造传统行业的实践,重新定义人们的“城市出行方式”,能否搅起一池春水,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陈露)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