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多个小区,发现为了给电动车充电,业主们各想奇招,身体好的直接拎着电瓶爬楼,楼层低的高空飞线送插排,更有甚者直接带着电动车“坐”电梯,可谓五花八门。
近年来,和私家车“一号难求”形成强烈对比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在北京的街头小巷出镜率越来越高。不用上牌、不堵车,很受市民欢迎。出行确实便利不少,但由此引发的私拉电线充电的安全隐患问题却愈发突出。
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多个小区,发现为了给电动车充电,业主们各想奇招,身体好的直接拎着电瓶爬楼,楼层低的高空飞线送插排,更有甚者直接带着电动车“坐”电梯,可谓五花八门。
现状
小区无充电设施 车主高空拉电线充电
在东城区金鱼池小区,记者看到,一栋6层的居民楼上好几户人家的窗户里都伸出一根电线,给停在楼下的电动车充电。其中一根电线紧贴着排水管道,很是隐蔽,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为了防止电线沾水,有心的业主在管道口放置了一块木板,电线连接的插排还小心翼翼的用红色塑料布包了起来。
记者沿着电线的位置找到了4楼的车主王先生,他表示也是无奈之举。“每天都要用电瓶车接送孙子上下学,但是这车子骑着容易充电难。”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年龄大了,又住在4楼,几十斤的电瓶,根本扛不回家,只能想出了这个办法。
自个充电倒是方便了,殊不知却为邻居留下了安全隐患。张阿姨就住在王先生家下面的一楼。“车子需要充电,这能理解,但总不能把有安全隐患的电线插排悬在别人家窗户底下吧。”入夏以来,阴雨天气频频光顾京城,张阿姨的担心不无道理。

北京东城区金鱼池小区内,业主从二楼窗户甩下电线给电动车充电
“这还算好的了,一开始电线就悬在窗户外面,我总会把它拨弄到一边去。就到楼上找了几回,这才把电线弄到排水管道边上去了。”
尽管插排被塑料布包着,但一旦发生漏电失火就是瞬间的事。面对记者的质疑,王先生却不当一回事。“又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干,别家都往楼下拉线,也从来没出过事。”
对此,该小区物业人员的解释,小区没有可以充电的设施,现在用电都有多重保险,都觉得应该会安全,所以也就默认了这种行为。
而据千龙网记者了解,就在半个月前,丰台区建欣苑小区内一住户的电动车充电时忽然起火,导致屋内的家具及数万元服装被烧成灰烬,所幸住户及时逃离,未造成伤亡。
存车棚充电费用高 车主推车“坐”电梯
朝阳区华威西里小区都是18层的高楼,张女士每天都会带着电动自行车“坐”电梯。“电动车骑到家很放心,这样不会担心车子丢失。最重要的是充电方便。”和张女士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居民的不满。
“一辆电动车要占好几个人的空,原本电梯可以坐七八个人,有一辆电动车进去就最多能再进四五个人了。”业主常先生告诉千龙网记者,早晚高峰时候堵得厉害,等两三趟才能“挤”上电梯下楼。
张女士显然意识到了这点,“为了不影响本楼住户使用电梯,我每天总是提早出门,避开上班高峰期,晚上回来也是先让邻居进电梯。当然,不是所有人能像我这么自觉的。”
记者在一楼大厅内看到了物业告示:携交通工具、货物乘梯者在乘梯高峰时请自觉礼让,先载人后运车。为什么不直接禁止电动车进电梯呢?“有过这个想法,但是在执行的时候难度很大,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业主的顾虑,例如电动车的安全、充电等问题。”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张女士所在的小区有两个存车棚,记者以住户的身份询问车棚负责人,自己的电动车想存放在这里该怎么交费。该负责人告诉千龙网记者:“一月20,充电一次10块,但你现在就是想停也没地儿”。电动车很沉,进门出门很费劲。充一次电能跑30至40公里,但如果是老的电动车,几乎要一天一充,10块钱的充电费显然是太贵了。
据相关专家告诉千龙网记者,晚上充电时,电动车完全处在无人监控的状态,一旦起火很可能会直接封堵了整幢楼唯一的逃生通道,如果楼道内还有其他堆物或防盗铁门的话,等于是堵死了居民的逃生路。
建议
小区应规范电动车充电装置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有两种电池,一种是铅酸电池,另一种是锂电池,两种电池的重量大不相同,铅酸电池重约30斤,而锂电池只有7斤左右。锂电池的电动车因为价格昂贵,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因此也就造成了乱扯线、只能把车扛上楼充电的情况。
一般来说,普通电动车充6至8个小时就能充满,但大部分车主回家充电时习惯电源一直插着,累计充电时间有时会达10余小时,远大于实际需要充电的时间。因为很多电动车充电器不具备时间及电量监控功能,充电时间超过极限,充电器就会发热,进而诱发火灾。
“这种从家里向楼外甩线充电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禁止。太危险了,现在又是雷雨季节。小区里统一安装几个充电线路和插座不行吗?又占不了多大地方,让大家既能低碳环保骑电动车出行,又能安全充电。”张阿姨说。
(责任编辑: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