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形成合力安徽合肥新能源汽车推广取得实效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15/7/9   浏览59523次   

[摘要]合肥市先后被批准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合肥市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为此,记者独家专访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戴兵。

 

合肥市先后被批准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合肥市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为此,记者独家专访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戴兵。

 

截至6月底,合肥市推广新能源汽车9656辆,在全国示范推广总量中占比4.3%,这是近年来合肥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上取得的成绩。戴兵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取得了一点成果,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得到国家及有关部委的关心和支持;二是坚持纯电驱动路线为主要发展方向; 三是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

 

■明确产品定位创新商业模式

 

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后,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伊始,合肥市把技术路线定位为纯电驱动。戴兵说:“合肥定位纯电驱动是综合考虑的结果,既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合肥当地的实际情况。”

 

截至2015年5月底,合肥市内推广9656辆,全国占比4.3%,其中客车1844辆,乘用车7610辆,物流车196辆,环卫车6辆。自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以来,2013年至2015年6月底,合肥推广6355辆,推广任务完成率111.1%。

 

合肥市聚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超过40家,新能源乘用车年产能达5万辆,新能源客车年产能达7000辆,动力电池年产能达4.4亿安时,新能源汽车累计实现产值200亿元。

 

戴兵说,电动乘用车功能定位为城市代步车,能够替代部分短途燃油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价格定位走“平民”路线,消费者买得起,更用得起; 在商业模式上,合肥市初期采用定向购买方式,在局部打开局面,进而带动全市其他行业和消费者积极购买。

 

公交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也是城市汽车尾气的主要来源之一。合肥市把公交领域作为电动客车推广的突破口,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和区域,从公交延伸到企业通勤、观光旅游等领域;从1条公交线路拓展到20多条公交线路,又推广到省内马鞍山、阜阳、舒城等其他城市。

 

为了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合肥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戴兵说:“成立领导小组有力地推动了合肥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的开展,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将充电桩配置要求纳入《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中;率先出台了电动汽车市区免费停车政策;对车辆购置、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等给予配套补贴。这些措施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此外,合肥市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1500万元组建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几年来共解决示范运营中400多项技术难题; 资助成立由50多家单位共同组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戴兵说:“合肥市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市政府主抓的新兴产业‘增长源’,按照‘十个一’的要求建立产业推进体系,加快产业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此,合肥市编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戴兵说:“合肥市谋划合理的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及有关举措,编制全市充电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适度超前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充电设施。”

 

为了实现规划目标,江汽公司对所有示范运行车辆实时安全监控; 安凯公司建成电动客车监控中心,对推广到全国电动客车进行实时监控; 国轩高科公司也建成一座监控中心,实现对配套国轩电池的车辆进行监控。

 

此外,合肥建设市级新能源汽车监控中心,实现对全市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进行监控,确保安全。

 

■政企合力创造多项第一

 

在规划指导下,合肥市各级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戴兵说:“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过程中,政企合力创造了多项第一。”

 

2010年,合肥市开辟了全球第一条全部由纯电动公交车运营的线路,电动公交单车安全行驶里程近35万公里,成为全国第一;2012年,第一个以市政府文件出台新能源汽车专项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个出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暂行规定》,要求全市新建小区、新建公共停车场及新建公建类项目,按照停车位的10%~20%的比例配备充电车位,第一个将充电桩建设比例要求纳入城市控制性详规;2014年,第一个将实际运行的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数量纳入政府年度自主创新目标考核;第一个将公共充电设施列入《城市管理条例》,作为城市公用设施由交警管理部门与城市管理部门牵头纳入归口管理。率先拓宽电动物流车的路权,发放全市通行证,允许在全市通行。

 

在良好的氛围中,合肥当地的企业也不甘落后。2012年,江淮汽车一次性销往成都220辆电动轿车,在国内第一个实现电动轿车批量销售;2013年,江淮汽车再获美国2000辆外销订单;2014年,国内首款完全正向开发的小型5座纯电动轿车——江淮和悦iEV5电动车批量生产。家庭纯电动轿车推广应用总量7000多辆,名列全国第一。

 

目前,合肥市建成公交车充电站23座,在建9座;建成电动轿车充电桩群46个(892个充电桩),在建充电桩群16个(460个充电桩);建成地下停车场交流充电桩1000多个。

 

合肥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经初步测算,在合肥市域范围内运行的新能源汽车总里程超过2亿公里,节约燃油约3000万升,减排二氧化碳约7万吨、一氧化碳4400吨、氮氧化物450吨、碳氢化合物180吨。

 

■突出技术攻关提高产品经济性

 

合肥市连续3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自主创新资金,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戴兵说:“新能源汽车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中也是重点领域之一,需要技术创新的领域很多,研发费用资金需求大,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难以取得较快发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肥市政府与企业签订双向约束合同,着重降低成本。”在合肥市政府创新资金支持下,安凯公司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及控制器等高新技术产品,裸车成本下降20%;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研制出电动轿车电池管理系统,成本降低60%;国轩高科公司电池比能量每年提升10%。目前,江淮汽车形成全新电动车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安凯电动客车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可靠性行业领先。“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合肥市抢抓试点示范的先机,打造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戴兵说。

 

合肥市大力支持安凯股份、江淮汽车、中航新能源分别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动客车、电动轿车和电动载货车研发生产基地,支持国轩公司成为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基地。

 

目前,合肥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发了20款纯电动公交客车、15款纯电动旅游客车及专用客车,产品系列覆盖6米~12米,此外,还开发了纯电动特种车辆、电动载货车等,有70多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列入国家公告目录。“发展新能源汽车不能走闭门造车之路,合肥市坚持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思路。我们主动邀请比亚迪、东风、奇瑞等车企参与合肥市试点示范。”戴兵说。

 

据了解,合肥市要求整车、零部件、基础设施等全面对外开放,支持江淮、安凯公司试用全国主要厂家的电池、电机等;引进普天新能源、特来电公司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

 

此外,合肥工业大学与俄亥俄州立大学共建新能源汽车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发并应用电动汽车技术。

 

戴兵说:“未来,合肥市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按照‘公交力度不减、大力推广乘用车、突破物流车、引进外地品牌’总体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技术进步,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

 

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合肥将依托江淮、安凯、中航新能源、德电、国轩高科等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和研发机构,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基地。争取到2020年,形成年产3万辆新能源客车产能,17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产能,产业规模400亿元左右。

 

来源:中国汽车报

 


(责任编辑:许江琴)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