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今年的销量是放缓还是负增长,都不会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致命伤。相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稳步增长,我国汽车产业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汽车行业进入新常态,很多业内人士都想到了销量或许会持续下降,却没有想到降幅如此之大。
7月,我国汽车销量150.3万辆,环比下降16.6%,同比下降7.1%。这是自今年5月以来,国内汽车销量增速第三次出现同比和环比“双降”,而相比5月和6月,7月销量的下降幅度更大。
更让我们担心的是,就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这样的业界大佬,都没有说出7月销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他表示会继续密切关注汽车市场走势,并且不改变对全年销量增长达3%的预期。
然而,对于行业的走势,数据似乎更有说服力。今年1~7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335.33万辆,同比微增0.39%。按照这样的势头,别说是全年实现3%的增长,只怕连增长都未必能保住。
这样的数字,似乎给汽车业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笔者注意到,看到这样的市场局面,有人开始唱衰中国汽车产业。其中既包括业内专家和国内媒体人,也包括跨国公司的高层和国外媒体。他们认为中国车市将就就此陷入低迷,这种市场环境将使中国汽车业将失去持续发展的土壤。
对于这种说法持有相反的观点。市场处于逆境将更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完成转型升级,并促使汽车消费走向成熟。这并非是盲目乐观,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源于看到了逆境中汽车行业的一些变化。
在逆境中,我国汽车产业的集中度正在提升。6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的销量总和占汽车销售总 量的89.34%。7月,前十名企业的位置变动不大,但他们的销量总和占比上升至89.6%。尽管排名靠前的企业中有几家陷入负增长,但从整体情况看,市 场的放缓并不会对其产生伤筋动骨的影响。相反,逆境让汽车产业中那些边缘企业站在了生死线上。例如一些微车企业,如今的月销量仅有几十辆甚至是几辆,它们 无力完成产品的升级,有的已经退出了市场。再如一些产能过剩的自主品牌企业,市场增长的情况下,他们尚能维持经营,但如今,依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它们的经营愈发困难。不能说这些企业完全没有机会,但其中的绝大多数势必会被淘汰或被兼并重组。与汽车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顺境中,靠“拉 郎配”来重组企业,只会起反作用;逆境下,通过市场的力量提升产业集中度,才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在逆境中,自主品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正在提升,一些企业已经可以把握市场脉搏并实现向上发展。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延续了今年以来良好的发展势头,销量同比增长5.1%,市场份额提高4.3个百分点。逆境中,自主品牌的表现之所以好于合资品牌,是因为企业更好地抓住了三四级市场,推出了多款能够满足当地消费需求的SUV和MPV车型。毕竟,相对于一二级市场受到宏观经济和抑制消费政策的影响,三四级 市场受到的影响要小很多。此外,自主品牌企业在抓住市场热点的同时,也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上有所突破。例如,长城H8、H9这样的高端车型已经与合资品牌的 同级车型正面竞争,并站稳脚跟;吉利博瑞这样的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已经实现了在B级车市场的突破;长安CS75、广汽传祺GS4等车型相比上一代车型有了 明显提升,并持续热销……种种迹象表明,逆境中,部分自主品牌反而加快了发展步伐。
在逆境中,跨国公司开始调整在华策略并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研发方面,通用汽车投资50亿美元,与 上汽集团(600104,股吧)携手开发新车型的核心平台和发动机。此次深化合作不仅意味着双方要在中国市场抱团取暖,还能够看出上汽已经成为通用在全球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发 展的重要依靠。产品方面,随着市场的萎缩,跨国公司开始意识到快速导入新车,以数量取胜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它对产品独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诸如马 自达昂克赛拉、丰田汉兰达、奔驰C级这样的车型开始散发光芒。营销方面,宝马已经率先调整了策略,从之前单纯的品牌宣传转为树立技术形象。这很好地证明了 如今要打动消费者,真材实料远比品牌形象更重要。无论是研发、产品还是营销,跨国公司的一举一动都是以实打实的看家本领与逆境抗争。
逆境中,汽车消费日渐走向成熟。盲目消费、跟风消费,即使加价也要排队购车的消费者少了,重视产品性能、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消费者比例大大提升。这就迫使各大汽车企业转变原有的产品和营销思路,去主动适应消费新趋势。
我们也注意到,在逆境中,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稳步增长,移动互联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所突破,汽车电商等多元化的销售模式正在形成……
从以上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无论今年的销量是放缓还是负增长,都不会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致命伤。相反,我国汽车产业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升产业竞争力。这才是最终的目标。
来源:盖世汽车网
(责任编辑: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