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小牛电动车M1系列产品凭借8176万元总筹资额在京东众筹完美收官,打破了同公司产品N1系列7200的众筹记录。
【中国电动车网 记者 董丽雪】日前,小牛电动车M1系列产品凭借8176万元总筹资额在京东众筹完美收官,打破了同公司产品N1系列7200的众筹记录。由此可见,智能电动车行业可谓是如日中天,火爆至极。

从今年初开始,小牛、逗哈等知名智能电动车品牌频频发力,雅迪、绿源等老牌电动车也积极群求转型,更不必说即将粉墨登场的大批初创公司。智能电动车行业自此全面开花。以下是部分智能电动车公司近一年的资本表现。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2015年全国电动车销量为3500万台,其中智能电动车的销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可为什么大量初创公司跟资本纷纷涌进来?智能电动车市场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互联网+”全面部署,各行各业逐渐互联网化。植入互联网基因的电动车行业不仅通过网络营销广告,传统铺货渠道也转到了线上,很好地解决了价格和服务的透明度问题。
用户体验是在互联网时代成了流行语。通过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初创公司也能在行业里杀出一条血路。智能电动车一直标榜的就是自己绝佳的用户体验。就这一点,还大有空间可为,容得下更多的资本和公司。
相比“庞大”的智能汽车,电动车就可控得多。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管是老牌电动车企业,还是创业型公司都愿意在智能电动车行业里分一杯羹了。
那么相比传统电动车,智能电动车到底新在哪儿?智能在哪儿?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智能电动车时髦的外观。区别于普通电动车,智能电动车往往充满设计感,车身细节跟用料比较考究,改变了大众以往对电动车的观感。

智能电动车外观酷炫
其次,核心区别在于“智能”。通俗来讲,就是通过智能硬件与APP连接,完成传统电动车做不了的动作。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1.全面监控车辆。包括电量查看、位置记录、报警提示、综合信息等。当电动车出现电量不足或者有危险状况时可提醒车主。
2.防盗功能。采用封闭集成GPS模块,随时追踪车辆位置。
3.社交功能。通过APP里的社区聚集用户。不过可行性有待验证。

智能电动车宣传图
智能电动车宣传图
不过也有声音质疑这都是“伪智能”。对此,各智能电动车公司均有回应。
逗哈科技杭州子公司CEOPeter认为:“真正难的不是实现智能化,而是如何定义它。”作为电动车,逗哈配备了两个前轮,能适应复杂的地形。

逗哈智能电动车
英里创始人于林则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是他看好电动车未来的方向。假如语音操控电动车,使其能够感知并完成一系列操作,想必是一件很酷的事。大数据也能够为用户精准画像,从而让每辆车、每个人个性化。在此基础上,未来无人驾驶还有可能在电动车上应用。
戈壁创投的投资经理Neil则表示,2016年他们比较看好短距电动出行代步工具。虽然干线公共交通的不断完善,支线1-3km的痛点仍然明显,需求有待满足。看好重量轻、设计好、便携度高且能带进地铁的电动代步工具。
姑且不论哪家公司的发展计划会是未来智能电动车行业的发展方向。这几家公司都不约而同的走起了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就如同一英里创始人于林说的:虽然竞争一定存在,但是随着产品细分,根据自身优势来形成定位,并逐渐建立门槛是市场寻找的差别区分。
智能电动车的发展方兴未艾,大可不必从一开始就划定方向。让企业自由发展,逐渐成熟,自然会有市场做引导。总之,智能电动车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许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