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调速乱象背后的治理痛点

来源:中电动车网   董丽雪   2016/9/8   浏览12326次   

[摘要]根据我国1999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技术要求,其中,最高车速不大于每小时20公里,整车重量不大于40公斤,此为现行有效的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

(中国电动车网 记者 董丽雪)如今电动车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多数人日常代步首选,使用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对电动车的争议也越来越大,先后多地“禁摩限电”更是将电动车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电动车最令人诟病的无非是其安全性。马路上“飚”得跟汽车一样快的电动车并不在少数,远远将一众行人、自行车抛在身后。但正由于电动车速度快、却缺乏足够的安全保护,一旦发生擦挂碰撞,伤亡率极高。

 

电动车调速乱象背后的治理痛点207.png

 

根据我国1999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技术要求,其中,最高车速不大于每小时20公里,整车重量不大于40公斤,此为现行有效的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并且按照《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定义——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功能的特种自行车,也就是说,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时速不得大于20km\h,且需具备脚踏板设计。但实际上,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车几乎没有一辆能真的符合国标。

 

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般电动车在出厂时都将时速限制在20km\h,但其实只需简单几步操作就能将时速调高至40—50km\h。实际上,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都会对提高时速有所要求,销售人员也将调节电动车时速当做是服务“标配”。毫无疑问,马路上“飞驰”的电动车绝大多数都经过调速。

 

私自调速当然并不值得提倡,但所谓调速“乱象”背后又有何值得深思?

 

电动车旧国标制定于1999年,距今已17年。城市交通状况日新月异,十几年前的电动车标准明显落后于时代和实际需求。也正是旧国标的“不实用”,才导致电动车调速越来越普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市场选择了更高速的电动车。

 

尽管新国标“难产”已久,但对电动车的监管却不能松懈。深圳“禁摩限电”引起的强烈舆论反弹证明了禁电懒政要不得。要想治理电动车乱象,还需从源头上治理:禁止超标电动车生产及上路;实行上牌制度,同时加强买车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对超速进行严查,从多方面全面治理才能治标又治本。

 

电动车调速“乱象”只是目前电动车治理遭遇的诸多难题之一。乱象只是表面,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定义合格的电动车,以及如何制定电动车上路标准。新国标一时难以出台,但对电动车管理的积极尝试不可懈怠。


(责任编辑:陈jing)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