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第十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举办,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其实,针对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国际赛事且影响力较广的有不少,而同样是两个轮子的电动车却没有任何像样的国内外赛事。
(中国电动车网 记者林台)2016年第十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举办,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其实,针对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国际赛事且影响力较广的有不少,而同样是两个轮子的电动车却没有任何像样的国内外赛事。
纵然,这与电动车的成长历史有关,但考虑到电动车在国内广泛的市场普及率和影响力,率先在国内举办有关电动车的赛事也是极为不错的想法。
在国际上有三大世界级自行车赛,分别是环法、环西和环意自行车赛,其中历史最长的是环意环法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沉淀,最短的是环西赛,不过也有70的历史了。在摩托车赛事上,除了GP、SBK还有世界摩托车耐力赛,三大赛事基本上撑起了摩托车届顶级赛事的一片天。
电动车何时才能有国际性的赛事?
对不靠脚踏骑行也不用燃油驱动的电动车来讲,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缺少一项有影响力的赛事。
与自行车、摩托车动辄百年的发展历时相比,电动车只有二十多年的成长史,去苛求其举办一场国际有影响力的赛事,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呢?
显然在国内举办国际电动车赛事非常不切实际,因为国际上对电动车的消费认可并不是很高,很多普通民众并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一大众代步工具。相反在国内,举办一场这样的赛事却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想象。
虽然从起步到发展只有二十多年历史,但电动车的生长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自行车和摩托车。超过2亿保有量,并且每年依然有产销千万辆的增长,在轻工业和制造业这块很难看到像电动车这样的发展活力了。据统计,同时期的摩托车和自行车保有量分别是9千万辆和1亿辆。可见,电动车虽然起步晚,但民众变得接受度出奇之高。
相比摩托车和自行车都有合法身份,电动车至今依然缺少合乎时宜的国家标准,应粗在国内举办电动车的顶级赛事就更加有必要,它带来的益处将远远超过比赛意义的本身。
对比自行车届的国际赛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电动车完全有能力组织开展这种赛事。据了解,第一届环意大赛诞生于1909年,而自行车的向商业化和市场化转化是在1887年,当英国人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和充气轮胎之后,普通消费者才有机会接近自行车。从自行车市场化到第一届国际赛事的举办,期间仅仅相隔22年。
做好电动车国内影响力赛事,有助产业发展
近年来,伴随城镇化的快速扩张,城市道路越来越拥挤不堪,电动车无疑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出行方式,但各地对电动车的或禁或限,对给市民出行造成和不少影响。虽然行业和媒体的呼吁此起披伏,但都无助于城市管理思维的转变。
国内电动车顶级赛事的举办,或将提升全社会对电动车的重新认知,这对加快电动车新国标的出台、促进城市管理者对电动车管理思维的转变将起到非常大的裨益。
国内产销两旺但同样缺少政策支持的小型电动汽车,在争取行业发展上为电动车做了很好的榜样。为向社会彰显小型电动汽车的正能量,行业协会就组织企业开展国内首届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通过各项目的测试加比赛,向外界集中呈现了一个了解小型电动汽车产品窗口。值得一提的是,小型电动汽车市场的火爆也是近三五年才发展起来的,但敢于面对挑战,举办全国性的比赛,这份责任与担当是值得鼓励的。通过行动要政策,这是小型电动汽车值得电动车行业学习的地方。
无疑,电动车的发展比小型电动汽车更加成熟,市场消费人群也更加稳定。因此,联合国内各大品牌企业,组织重大赛事会更加具有条件。
市场氛围宽松的南宁,是赛事举办的首选城市
无论从产业环境、技术条件、市场规模来看,国内的电动车发展要远远超出自行车。那么从现实可操作性来讲,举办电动车届的国际性赛事究竟有多大现实可能性呢?
鉴于目前各大电动车品牌“互撕”的竞争格局,由行业协会出面协调组织开展会减轻不少阻力。举办地点可以选择在市场环境更加宽松的城市,鉴于国内一线城市的此起彼伏的禁限政策,广西南宁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举办城市。
“南宁经验”、“南宁模式”一直以来是舆论届津津乐道的话题。电动车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地方政府最为头疼的事情,南宁采取的“以学促管”措施,使电动车违法“乱象”大大减少。据悉,南宁市区电动车多达数百万辆,平均每2个市民就拥有一辆,出行密度位居全国前列。南宁交警部门细化“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推出“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的 “六个学” (看录像学、抄法规学、现场讲解学、执勤体验学、机动灵活学、登记上牌学)新模式,对电动车违法当事人一律责令参加现场交通安全学习。
在对电动车异常友好的南宁举办电动车届的顶级赛事,可以向国内一二线城市展示电动车管理的“南宁模式”,使其认识到除了“一刀切”依然可以实现管理手段的多样化。另外,也可以促使产业向当地聚集,助力国内电动车产品走向南亚等广阔海外市场。
当前,国内一些知名品牌正在逐步摆脱电动车低端、劣质的标签,它们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在智能化上抢先布局争夺市场,电动车俨然走到了突破创新的新境界。而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电动赛事,对整个电动车行业是一件“功在当时,利在未来”的战略布局。随着国内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对电动车的禁限或会愈演愈烈,如果新国标又迟迟不肯出台,我们除了呼吁之外,是否会由有更切实的行动维护行业的长久发展呢?
(责任编辑:陈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