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抢滩蓄电池高端市场 本国企业当未雨绸缪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07/6/8   浏览3660次   

近年来,美国江森自控公司、索尼、三洋、日立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蓄电池生产基地,还将市场从大城市逐步拓展到中小城市,甚至NEC、博世主要以生产软件与电器为主的企业也开始将业务的触角延伸到生产蓄电池领域中。跨国公司的涌入,使国内蓄电池生产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跨国巨头剑指高端

一周前,日产、NEC、NEC东金共同设立汽车电池公司宣布将设立对电动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进行量产的合资公司,并联合开发电池组和电池单元日产汽车。计划向以日产汽车为首的全球汽车相关厂商供应电动车用充电电池,预计2009年度之前开始批量生产。

在此之前,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在中国正式推出了其百年品牌瓦尔塔汽车蓄电池。这是该公司在并购了全球另一家知名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德尔福的全球蓄电池业务后,借道德尔福中国的生产基地、分销渠道和客户资源在中国市场的首次出手。

无独有偶,来华开拓业务的公司从2007年开始就纷至沓来,一直以电动工具开创品牌的德国博世开始拓展新领域——生产蓄电池与电池传感器。同时,美国凌特扩充车载模拟IC也开始致力于锂电池控制等领域。

在诸多跨国企业开始挺进中国蓄电池市场时,本土企业似乎并没有被这种压力所影响。物理电源研究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认为,虽然已经有很多知名企业计划在中国发展市场,但是从这些公司的产品上来看,还仅仅停留在研发阶段,所投资的产品基本都是高端产品,从生产计划上来看,有些厂家具体投产时间都是在几年以后,大部分研发产品还没有形成产业,投入市场。

国内企业暂无影响

由于跨国企业大部分都走高端产品路线,目前我国蓄电池制造商普遍认为对行业的影响并不大,很多国内企业都认为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一些中小企业占领了二三线城市的低端市场,并不担心与一些跨国企业相竞争,同时国内的一些知名品牌也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

风帆蓄电池公司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军用启动铅酸蓄电池的定点生产单位成为行业龙头老大,这归功于该公司逐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80年代中后期,国内汽车蓄电池多由小厂生产,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质量参差不齐。而这时,进口高档车和合资品牌的汽车均配套使用国外进口的蓄电池,虽然质量不错,但价格昂贵,风帆公司敏锐的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在两年的时间内产品性能就达到了同期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在电动车产品中占领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技术研发将成焦点

虽然目前大部分外资企业都将计划排到了几年以后,对国内目前的市场冲击有限,但物理化学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认为,这种趋势不可小觑,外资企业正在逐渐蓄积技术力量,而这种潜在的生产力会成为市场新一轮竞争的利剑。

相比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在搞开发的时候,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因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如果按照过去的步骤,等研究开发三四年,市场已经不见了;而当市场忽然出现,又难以立刻形成规模,就意味着开发技术的成本无法均摊在产品上,难以取得理想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有实力建设研发部门的企业并不多。

刘彦龙说,虽然目前许多铅酸蓄电池企业的产品技术性能日趋一致,企业实现差别化战略困难加大。很多企业忽视了技术创新,但铅酸蓄电池产品的市场发展潜力还很大,还存在着很大的开发空间。企业更应把握技术创新,才能使产品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例如,德国阳光公司正是凭借其独特的胶体电池技术创新优势,在铅酸蓄电池行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同时,有人预计,当今世界能源的结构正着绿色方向发展,新能源用铅酸蓄电池也将成为新的市场利润增长点,比如风能、太阳能等项目的光伏电池需求量每年都在快速递增,开发相关领域的技术未来都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