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二季度末,小牛电动已通过26家经销商覆盖欧洲、美洲、南亚等34个国家,收入占比达27%;国内市场,中国区线下门店拓展至1005家,覆盖182个城市。
近期,小牛电动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二季度小牛电动实现销售收入5.3亿,较去年同比增长38%。
财报期内,小牛电动共计销售9.9万辆智能两轮电动车,同比增长14%。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带动公司业绩提升。二季度(Non-GAPP下)小牛电动净利润超5400万元,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二季度利润率达10.2%,同比增长了19%。
小牛电动在海外市场持续增长。截至二季度末,小牛电动已通过26家经销商覆盖欧洲、美洲、南亚等34个国家,收入占比达27%;国内市场,中国区线下门店拓展至1005家,覆盖182个城市。
此外,小牛电动的收入更加多元化,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二季度非电动车各项收入进一步增长,营收占比达15%。
2019年4月,“新国标”正式落地实施,市场进入调整期。此前,小牛电动CEO李彦接受《21CBR》专访时表示,公司一直在为新国标的到来做准备。
以下为李彦口述,内容略有编辑。
上市后压力更大
上市后,压力更大。短期内,我们对股价没有任何期望值,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跟其他中概股一样,现在主要是流动性差,每天的交易量少,十几万股的交易量,股价涨或跌,实际上是没有区别的。上市有180天的锁定期,大部分早期投资者还没有解禁。流动性做起来之后,股价才能够真正地反映公司的情况。
当初接手小牛电动,也不存在临危授命。因为之前这里的几个天使投资人、VC跟我都很熟,所以就过来了。李一男是我们的大股东之一,他也有小牛电动车,可以作为用户提各种意见。
2018年净亏损3.49亿元是把股份激励的部分都算上了,这个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把股份激励的那部分去掉,2018年大概亏了4800万元,2017年实际上亏8000万元,2016年,应该是亏一个多亿,小牛电动亏损缩小很多。
实际上,2018年第三季度,小牛已经实现单季度盈利了。我们对2019年一季度的销售预期是增长65%-76%。
2018年出了三款新产品,N-GT、UM这两款可以理解为新车型。N-GT是N的升级版,是一个电摩,最高70公里时速,在技术环节上升级了很多,两块电池并联进行,能够让车做到高速。N-GT在海外的需求非常旺盛,产能有点跟不上,尤其在欧洲市场。UM是全行业最轻的产品,超轻版只有40公斤。
在品牌端,2018年,我们第一年启动品牌国际化战略。2016年,小牛电动在欧洲卖了几百台车,2017年卖了几千台车。前些年我们基本就是找经销商卖货,没有认真考虑在海外建品牌。2018年6月份,我们在巴黎做了N-GT和M+的发布会,效果非常好。同年10月,小牛在纳斯达克上市。
过去你产品做得再好,也就是一个创业公司。如果说服人家开旗舰店,人家会想凭什么?为一个创业公司开店,还得投十万欧元,可能过两天就倒闭了,不放心。现在人家一看,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表示资本市场对这个公司已经认可了,他也认为公司肯定能长久发展。这对小牛的全球扩张有很大帮助。
实际上,一年增长多少业绩,还不是那么关键。关键是这几年,能不能通过我们一直喊的“智能锂电”,对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变革,为未来的高速增长打下基础。
新国标是机遇
我们从2015年起就开始喊“锂电革命”,一直喊到2019年,终于把“新国标”喊出来了。
2015年,中国锂电电动车很少。2017年全国可能也就卖了七十万台锂电车。两轮电动车的销量接近3000万台/年,但只有70万台锂电车,其中我们卖了18万台,占比接近30%。我们喊半天没有用,传统厂商没有跟进,因为铅酸车便宜。
锂电车有它的优势,第一,电池轻,可以拎回家充电。第二,比铅酸更安全,锂电至少有电池保护系统。
(责任编辑: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