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营销的特点不是专家、学者、教授空想出来的,是消费者集体行为表现出来的。福克斯书店的扩展、“街角”的消亡不过是时代进步的具体表现,把握多数消费者的集体性行为才是书店生存的密码,才是生命力的源泉。
2006年7月15日,中关村新开业了一个图书大厦,名字是第三极书局,地址就在海淀中关村图书大厦旁边。开业前,中关村图书大厦就展示了迎接激烈竞争的架势,空前地出让折扣,全场七五折,向读者真诚回馈活动一个月,以迎接第三极的开张,果然第三极书局遭遇了开业的冷清、萧条。
第三极书局经营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经营图书品种最多可达30万种,音像产品5万种,开业时的备货品种为19万种,5500万码洋,创国内书城开业备货品种最高纪录,然而,门可罗雀,读者寥寥无几,而旁边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人头撺动,人山人海。为此,第三极求助北京图书零售市场的行业主管讨要说法,无果,随打出全场空前的七折促销价,市场应声反应。当天,熙熙攘攘、冷冷清清的局面逆转,一周下来,一条路对面的两家书城彼此各打一个平手。
8月这一个月,北京书市出现了三个明显的趋势: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的销售额比较往年同期出现下滑;当当网上书城空前回馈读者书价打到最低6.9折;其它的民营书店、国营的新华书店都在密切关注行业主管部门的干预程度以及干预的具体措施,准备有步骤跟进。在北京,图书销售领域洗牌的序幕已经缓缓拉开。
开业前的比拼
这让我想起了影片《电子情书》。这个影片的演员阵容是《西雅图不眠之夜》的原班人马,汤姆·汉克斯担当男主角,梅格·莱恩担当女主角,再次演绎人类永恒的细腻的情感交流,以及商业社会毫不掩饰的无情竞争。
男主角是福克斯大型连锁书店的老板——乔·福克斯,将要在纽约曼哈顿区72街开业,还是用影片的内容来介绍一下:
应该让附近的居民认识我们,告诉大家我们来了。这可是曼哈顿上城区,我们会吸引他们:用宽阔的场地、折扣价和舒服的座椅,还有卡布奇诺咖啡……,说得对,开始他们会恨我们,可我们最终将赢得他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卖给他们便宜的书,以及让他们上瘾的合法咖啡。我们打出大标语,福克斯超级书店即将开业,文明已到终点。
说以上这番话的人是乔·福克斯(汤姆·汉克斯主演)。
23大街的城市书店要关门了,又一家独立书店倒闭。我要买下他们库存中有关建筑和纽约历史方面的图书,放在我们的书店中。我们还要设立一个专柜,专卖家住西区作家的作品,来讨好当地的居民,安抚那些假装文化人的傻瓜们,他们是读者,千万不要把他们浪漫化。一个推理小说店叫“侦探”,在78街拐角。还有一家儿童书店叫“街角”,是一家老店。(以上这些发言都是福克斯董事会中讨论的话题)
此时,那个叫“街角”的儿童书店的老板以及三个员工陷入了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
福克斯超级书店,真是恶梦。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它规模大,没有人情味,而且库存过多,挤满了无知的店员。可他们有折扣。但是,他们不提供任何服务。而我们提供!那么,就是说,这还是好事了?他们没有的,我们有。不过,遗憾的是反过来也一样,完全正确。一旦你击败福克斯连锁书店,“街角”就肩负起扭转整个工业革命进程的责任。你说的实在太动听了。你是一支孤柳,屹立在混浊的商业沙漠中,不屈不挠。(这些都是凯瑟琳听到的以及陈述的话语,凯瑟琳为儿童书店“街角”的老板)
做生意不能只靠打折,相信我,我从事这一行很久了,6岁时我放学后就来帮妈妈,我经常从旁观察,她做的不仅是卖书,而是帮助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小时候看的书对人格的影响大于人生其它任何阶段。(凯瑟琳·凯利发表自己的看法。)
“街角”倒闭的真正原因
福克斯连锁大型书店开张了,无论是对其充满期望的读者,还是义愤填膺的媒体记者,无论是愤怒的双眼还是渴望的目光,都清清楚楚看到了开业的大幅条幅:开业大礼,六五折!
“街角”面临了真正的压力:“他们开业6天了,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减少1200美元,也许只是巧合。也许不是。他们新开张有股新鲜劲,就会过去的,再说,我们要多挂一些彩灯。要是倒闭怎么办?我们不会倒闭的。这里静得如同坟墓一样,对面的饼屋都比我们热闹。”
“街角”要反抗吗,会默默地等死吗?他们动用了所有有正义感的力量,动用了媒体的专栏记者,动用了电视台,组织了抗议活动,也参加了电视节目的访谈,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新闻媒体喜欢热闹,电视屏幕上采访:“有一个冷血财主,福克斯连锁书店,危及一个圣殿般的小书店,20世纪最深刻真理之一的写照。‘手中书见人品’!拯救街角书店行动,就是拯救你的灵魂。”
然后就是聚集在福克斯门口的抗议活动:1234,我们不要超级连锁书店。5678,快点关门滚蛋。大家想我们的曼哈顿区变成一个巨大的购物中心吗?不!你们想在72街下地铁后,认不出置身纽约何地吗?不!我们能拯救街角书店吗?是的!
其它的媒体也在跟进报道:我们现在的位置是街角书店,是曼哈顿区知名的儿童书店,目前濒临关门的边缘,因为超级连锁巨头福克斯来了,它在几百米外新开了一家书店,以大折扣与香浓的咖啡吸引顾客。他们只能靠咖啡来吸引读者,因为大多数店员从没看过书。街角书店具有杰斐逊式纯洁精神,纽约需要这种精神,以保留历史的完整。从技术上说,世界正在失去控制。街角书店是纽约的珍宝。
尽管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但“街角”的命运如同人类文明进程中许多事物的命运一样,没有悬念的,没有选择的,没有余地地被淘汰了,贯穿其中的电子邮件作为文学的象征符号,却在隐喻着即使像福克斯这样大型的传统零售巨头,是否也会遇到社会进步的挑战呢?电子无处不在,可以形成网上书店,可以形成快速的交易平台,可以有更多的折扣,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减少交易的多个环节。电子邮件作为一个人类进步的象征,似乎也在预示着福克斯的命运。
没错,凯瑟琳说的一点都没错,大型书店没有懂行的店员,无法提供深度的阅读服务,然而,又有多少读者在省钱和需要额外服务之间做出对“街角”有利的选择呢?大众集会虽然大声呼喊要支持“街角”,然而,读者还是任由其倒闭,42年的温馨小店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意味着社会的前进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那是大势所趋。
任何产品在进行大众营销的时候,切记的是要区分客户的类型,在乎品质的客户毕竟是客户群中数量最少的客户,在乎省钱的客户是数量最多的群体。他们一致的行为,他们没有商量过,却如同约好的一样的行为,决定了“街角”的灭亡,决定了大型书店连锁的生命力,正如同亚马逊书店的生命力是由在他们那里买书的读者的数量总数决定的一样。
把握大众的集体性行为 是生存根本
总结对比两个竞争对手的不同的营销特点,也许可以实现看电影学营销的初衷。
福克斯连锁采用的营销动作有:足够的库存,大量的品种,宽敞的空间,诱人的咖啡,休闲的环境,有吸引力的折扣。
“街角”采用的营销动作有:顾问水平的店员,有能力结合读者的情况推荐图书,定期组织儿童阅读小组活动,精美的环境布置以及温馨的人情味,悠久的历史,长期的社区信任,完善的与阅读有关的服务内容。
前者的所有营销内容都可以归类为大众营销动作,后者的所有营销内容都可以归类为顾问式营销动作。可惜前者是针对大众的,因此符合大众的一般偏好(低价),后者是窄众的,针对有品味的读者,需要帮助的读者,因此符合少数人的偏好(建议)。可惜,阅读成为大众行为的时候,图书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变成了快销品。因此,大众营销动作更加符合潮流,更加符合多数读者的愿望,因此才会有影片中的结果。同样道理,当亚马逊开业以后,网上书店与传统书店的竞争同样在对消费者的一般偏好的把握上展开。
大众营销的特点不是专家、学者、教授空想出来的,是消费者集体行为表现出来的。福克斯书店的扩展、“街角”的消亡不过是时代进步的具体表现,把握多数消费者的集体性行为才是书店生存的密码,才是生命力的源泉。
营销看点
对比我们看到的中关村的两个重量级书店的竞争和对抗,回忆《电子情书》中两个书店老板的冲突与对立,我们只能要求经营者顺应潮流,认清读者,从而做出妥当的营销布局,或者获得共同生存的环境,或者任由读者的集体投票(购买行为)来决定生死。
无论是读者,还是报社的记者们,如果你关注中关村两家书店的竞争对中国图书市场格局的微妙的影响,不妨重新找来这部《电子情书》,在充满温情浪漫的人际关系的氛围中,品味寸土不让的商业竞争以及各自营销策略的最终结果或者营销策略的作用过程,也许会加深你对未来商业社会发展趋势的透彻理解。也算是实现了我们这个《看电影学营销》栏目的核心目的。
《You've Got Mail》
导 演:
诺拉·依弗朗
主 演:
汤姆·汉克斯
帕克·波西
梅格·瑞恩
在纽约人文气息浓厚的上城区,凯萨琳凯莉(梅格瑞恩饰)经营一家温馨的小书店,书店继承自母亲,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是附近街坊生活的一部份。没想到就在隔街,一家大型的连锁书店开张,各种折扣、多功能卖场大大危及到小店生意,而大书店的老板乔福斯(汤姆·汉克斯饰)自然成为凯萨琳凯莉的眼中钉。
乔有一个能干的女友派翠西亚(派克·波西饰),凯萨琳凯莉也有一个匹配的男友法兰克(葛瑞格·金尼尔饰)。他们原以为已找到人生伴侣,虽然两人白天时时斗法,但却是夜深人静时电子邮件的最佳笔友。
两人在电脑中互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