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调研]2007下半年:九成经济学家看跌美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8/2   浏览2709次   

编者按

自2006年1月首次启动以来,《第一财经日报》经济学家调研至今已是第四期。目前已经有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金融机构等诸多领域的近百位经济学家参与了调研。本报设立该栏目的目的,在于将学者对经济形势最前沿的判断和洞察,集中反馈给读者,为市场提供权威的、连续的、经得起考验的经济形势与市场展望调研报告。本期为“CBN 2007年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调研”的国际部分,国内部分已于7月19日与读者见面。

2007下半年:九成受访者看跌美元

CBN 2007年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调研国际篇出炉

林纯洁

当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投资者往往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趋势是否会继续?会继续多久?因为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经济的各个层面往往会好得令人意外,以至于让人担忧迟早会来的萧条会具有更强的破坏力。

CBN 2007年中经济学家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好日子还将继续,虽然经济向上的速度可能会放缓。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仍在蓬勃的增长,另外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表现出色,只有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和塞舌尔的经济在去年出现了衰退。这让全球2006年的GDP增长率超过了5%。即便是这种速度不一定会在2007年维持,全球经济增长率也将维持在4%的上方,从历史上看这种速度依旧可观。参与本次调查的经济学家中有81%认为全球GDP增速在今年仍将超过4%,其中有9.5%认为全球GDP增速将超过5%。

过去的一年证券市场依旧火爆,虽然免不了此起彼伏,但是最终我们看到的还是各个主要股指都已经超越或者逼近了历史高点。虽然对于整体经济强势的持续性仍然有所怀疑,不过投资者在具体的操作上依然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日元套利交易依旧盛行,投资者借入低成本的日元并投资于高风险的品种,这也导致在美元反复下跌的近几年,美元对日元的汇价依旧维持稳定。

1 美国经济下半年难有起色?

经济本身依旧存在威胁,虽然对于全球经济来说这些威胁还局限在个别国家。次级房贷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美国金融的各个领域,不仅仅是那些经营此项业务的专业公司,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陷入其中,当然也包括众多的对冲基金。

对于全球经济,或美国经济总体而言,次级房贷问题本身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其影响却不容小视。

房地产市场的回落可能会影响消费,这也是美联储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消费占美国经济的比重高达70%左右。不过这种忧虑还没有实际的证据,最少目前还没有。

更实际的影响已经出现在了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市场。私人股权公司发现他们越来越难以进行低成本的融资,而以前这是他们在进行交易时考虑的最后一个问题。投资者开始变得谨慎,并且对项目进行更仔细的选择,他们不再闭着眼睛就把钱借出去,结果将让融资成本上扬。这对很多市场行为都将产生影响,公司并购活动,特别是私人股权投资的行为将会受到压制,这将令证券市场遭受压力,抹平市场上所谓的并购溢价。

很多理由让分析人士都相信美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并不会有太大的起色,有42.9%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的反弹将会在2007年下半年出现,从这点来看,美国经济的调整恐怕还谈不上结束。

2 三成认为通胀是经济的最大威胁

当然全球经济中的问题并不仅仅在美国。实际上只有18.18%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的崩溃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威胁,这个比例与全球经济不平衡选项的得票数相同。通货膨胀风险的得票率最高,为31.82%。

对于货币购买力的信任是整个金融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接受一种货币是因为相信它不会过快地贬值。大部分的中央银行都将维持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很多央行还设立了通胀目标。

通货膨胀的压力来自于各个方面,食品价格在全球都出现上扬,相对于能源以及金属来说,这种上涨才刚刚开始。在美国脱脂牛奶和面包的价格已经出现了大幅攀升,而在中国猪肉和鸡蛋的价格也在大幅攀升。不过如美联储等中央银行却认为食品和能源价格太具波动性,所以不适合作为调整货币政策的依据。他们更倾向于所谓的核心物价,当价格上涨没有形成趋势前,这无疑可以消除物价指数上的很多噪音,不过一旦趋势开始确立,忽略影响将是不明智的,特别是生物能源还在消费着原本属于人类的粮食。

荷银投资管理亚太区行政总裁仑德民就表示,食品安全将是他对于全球经济最大的担忧。不过不幸的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于食品价格的抑制力却不足,在中国就有着这种讨论:那就是升息是否可以抑制猪肉价格?

当然能源价格也是通胀压力的重要价格,经历了今年初的回调,原油价格再度回到历史高点,而且趋势仍未停止。美国墨西哥湾的能源工业今年还没有受到飓风严重的破坏,不过天气的变化永远是那么无常。如果我们记着“卡特里娜”飓风掠过该地时能源市场的惊恐状况,我们就不应该忽略飓风的影响,而8月份和9月份正是飓风的活跃期。

在本次调查中,59.1%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下半年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WTI原油即期合约的平均价格将在去年同期的基础上再度上扬,预计回调的只有13.63%。经济学家一直在担忧能源价格上扬对于通胀的第二轮效力,而一旦油价处于高位越久,这种效力越容易出现。

而对于整体大宗商品而言,2007年下半年也将可能是牛市的延续。90%的经济学家认为路透CRB指数在2007年下半年的平均值将较去年同期上扬或者持平。
[$page]

3 美联储的选择并不仅仅是降息

通胀压力高涨将让各中央银行更倾向于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正在稳步地提升利率,而日本也结束了长达数年的零利率政策。不过美联储无疑还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

在去年6月份美联储将基准利率调到了5.25%以后,一直维持在目前的水准不变。投资者对于美联储下一步的走向有了很多猜测,而市场的情绪也会随着每一个重要经济数据的出台而改变。今年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已经确信美联储将会下调利率,问题只是什么时候,不过现在经济学家却并不确定。

30%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美联储决定改变当前的利率,上升将会是他们的选择,虽然这个比例还是要低于预计调低的经济学家,不过至少这让我们知道,利率再度上升存在相当几率。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经多次在正式场合表示,通胀压力仍然是目前美联储最为关注的问题。这意味着如果通胀压力再度加大,可能迫使美联储不得不继续采取升息的措施。

其实伯南克的上台给了美联储更多新的气象,之前很多学者认为央行只是用短期货币政策来解决短期内的问题,而伯南克却愿意看得更远。他不断表示自己希望让经济可能更加平稳地度过各个阶段,这也是他选择在美国通胀压力如此大的时候停止升息的重要原因。伯南克和他的同僚们相信货币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影响经济本身,而一旦这种影响得到了全面的体现,通胀率将会回落,美联储没有理由用过高的利率来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种想法固然很好,不过一旦通胀的走势与预期不符,那么美联储将会被迫调高利率,到时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所以美国通胀当前的走势对于整个美联储的可信度都至关重要。

4 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将会依旧存在

虽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存在分歧,不过全球性紧缩的局面仍在继续,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洲和日本都在紧缩,日本可能更加关键,因为这里一直被视为廉价资金的来源。

不过经济学家认为全球性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仍将存在。82.6%的经济学家相信全球资本泛滥的状况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全球流动性对于所有的资产价格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流动性过剩特别是投资性资本的过剩意味着过多的资本正在追寻着相对较少的资产,所带来的唯一结果就是价格的上扬。在2001年美联储将基准利率调低到1%以防止可能出现的衰退,同样,当时各个国家的利率都在历史低位,大量的廉价资本开始涌入市场,推高了各种资产类别的价格,不仅仅是加利福尼亚的别墅、伦敦的公寓、新兴市场的股市、原油的价格,还包括现代艺术品、古董还有中国云南的普洱茶。

“货币政策作用于市场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流动性过剩产生或者消亡也需要时间,情况正在慢慢改变,一些行业已经受到影响,不过总体而言,我们并不认为短期内会有过于明显的变化。”P.White & Co创始人及首席分析师Philip White表示。

正如White所说的,改变已经出现,不过转变仍然需要时间。59.1%的经济学家认为支持日元的携带交易的宏观经济状况将不会在2007年下半年出现转变,认为这种状况会出现的经济学家比例为40.9%。

日元的携带交易一般指投资者在日本市场借入低成本的资金从而投入其他高风险的资产,从2004年7月到今年3月,外国银行在日本短期债市场的比重从2.7%上升到了42.9%,这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日元携带交易的规模。

携带交易对于日元的影响极大,因为大量的日元被投资者从日本市场借出然后转换为其他货币投资于其他市场,这种交易人为地产生了很大的日元卖盘,从而对日元的汇价造成压力,而日元贬值本身更是推动了投资者参与携带交易的热情,因为日元的贬值对于他们来说更加降低了融资成本。

不过一旦这种局面出现转变,大量的资本需要返回日本来支付债务,这对于日元来说将会是另一个方向的影响。影响日元携带交易活跃度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银行的基准利率,在这个方面日本央行的利率处于上升通道,不过与其他国家的利差却在扩大;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以往往全球证券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日元反而会受到支撑,特别是目前这种状况尤其明显。

5 九成经济学家看跌美元

相对于日元前途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家对于美元的判断几乎是一致性的悲观。超过90%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在今年下半年美元仍将下跌,区别只是下跌的幅度。很多原因让经济学家相信这种趋势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